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学校。
随着文艺复兴思想传出意大利,北欧出现了五位人文主义作家,他们对当时学校课程安排的肤浅性进行了指责,试图通过使课程安排朝向更实际的目标,来从根本上影响音乐教育:这些人有法国人蒙泰、西班牙人比韦斯和英国人阿斯卡姆及马卡斯特先生;他们没有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在自由的风格和形式上,而是通过重申雅典人的关于全人类协调发展的思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内容的严格考察上。用阿斯卡姆的话说音乐“很适合于研究美德和学识,因为在音乐中有雄健、粗犷、勇敢的声音,它可以鼓励年轻人增强男子汉气质”。在人文主义希望通过指导培养感情,通过改革根除无知和迷信,从而恢复教育活动的计划中,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盛行新教的德国,加尔文和路德都认为歌曲是基督教生活的一部分。路德在《盖斯特利奇歌唱巴克林》第一版的前言中,提醒人们“唱圣歌是令上帝高兴的一件好事”。加尔文教提倡圣歌不仅在教堂中唱,而且要在“我们家里 ,在我们的田地里唱”。德国文法学校的男孩从八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直到18岁才结束。维也纳的“教育学校”要求所有的男孩每天都要练习唱歌一小时。1578年学校重新组建后,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教师每周两小时的音乐教学及饭前饭后抽部分时间来歌唱。 (66)
在英国,圣书不仅被作为精神方面的练习素材提供给学生,而且还被作为学生基本的音乐教科书。学校演出有关古典或宗教主题的戏剧,包括特别创作的音乐,通常采用简单的对位写法。即使在修道院服务机构帮忙的合唱团员也要接受修道院学校的音乐教育。
在意大利,很多重要的音乐理论家与大教堂的牧师有联系。在那里,他们也许能有机会来发现研究新的音乐理论的方法。如奥兰迪尼德手稿《大众需要的音乐》或许更能代表意大利唱诗班学校导师的教学方法;B?罗塞蒂写的《音乐入门》也表明在教堂中如何提高即席演奏的练习质量的,又如何跟“教徒学校”给予的音乐指导相互作用。
三、音乐学院。
人们习惯上认为“锡耶纳歌唱学院”是十六世纪意大利最早的音乐学院,大概建于十六世纪20年代中期。
人们普遍认为,1540年11月在佛罗伦萨建立了乌米迪学院以后,主要由于富商、贵族及大多数知识阶层的兴趣和抱负的转移,引起了意大利音乐学院的剧增。意大利任何一座较为重要的城镇都至少有一个或几个音乐学院。
人们公认,菲奇诺的柏拉图学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