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夫认为,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都是注重发展理性,而对人的感性、感悟、直觉等方面缺乏培养。而具有创造性的人必然是感觉灵敏的人,艺术教育正是培养感性知觉的最好途径,尤其是孩子早期培育的一切,对他们的毕生都具有作用。儿童在早期培养的良好品格、趣味,不仅是他们的个人财富,也会成为公众精神的一部分,团体精神的一部分。他们会影响到整个国家公众的修养、素质。在我国以往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感觉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很大的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相差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因此感到束手无策。而大成夫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巧妙的解决了这些矛盾。学生在通过游戏式的感性的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乐素质先天差异的矛盾就不那么突出了,每一个学生都感到非常有兴趣,都兴致勃勃的投入进音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并体验着音乐中的美妙。
随着现代科技、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当代社会对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深化的时期。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的日益智能化,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也在迫切追求自身与社会直辖市的发展,人的自由与创造性地充分发展。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性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在培养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方面具有一些弱势,而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这是大成夫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
大成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形式,所以他经常说:教材仅仅是实例,而不是样本。给学生留下大量的余地去进行即兴创造,这正是大成夫教育思想的本质。无论是节奏声势,形体动作还是打击乐器的奏乐,往往都是即兴的活动。大成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合唱中,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比较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及创造性的发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的感受与表现音乐。大成夫明确提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儿童在成长实践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在实验中的体验和获得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感情、想象力、个性的发展。
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活跃了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下做音乐的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乐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的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应该指出;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完全符合我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方针,对改变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属性的落后面貌也是大有裨益的。
大成夫说过,原本性的音乐是让儿童很早就开始以即兴活动形态,创造性的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即兴创造原则的精髓在于;不仅仅是把即兴演奏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还把它作为整个音乐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这是大成夫教学法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即在教材的选定上不局限于固定的系统成品。大成夫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学生边唱、边拍、边奏,边动作(舞蹈),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个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大成夫的教学作品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教材或自编,甚至运用学生课堂上的即兴“作品”。
在即兴活动中培养了儿童的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节奏感。对音乐形式、结构的感知,对音乐形象表现的理解和高度的集中注意,默契的相互配合,实际上是对儿童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也与我国一贯强调教材的权威性、统一性有着很大的不同。大成夫提倡即兴的演奏、伴奏、合奏和作曲,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也便于让教师“因材施教”,这与我国部分教师刻板的“赶进度”相比,显得更切合实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