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征:各国音乐摆脱宫廷左右,出现繁荣景象
2具体有:
A秦声:
B楚声:
(1)民间祭祀时用的一套歌曲,有十一个歌曲:
a东皇太一
b云中君
c湘君
d湘夫人
e大司命
f少司命
g东君
h河伯
i山鬼
j国殇
k礼魂
(2)与巫音有密切关系《楚辞》,《九歌》中的乱相当于尾声,全曲高潮,总结性齐唱,关于乱的推论有:
a乱有短有长,而一般则长于其前的各个歌节
b大多数的乱,比前面的歌节,句法上都有突然的改变,音乐节奏上也必然改变
c乱若是高潮所在,除了结构的长短,节奏的变化以外,可能在旋律、速度、音色、演唱表达手段上都有突出的地方
(3)少歌:一个需要用两个结束段落的较大型的曲式中,少歌是前一小节性的小高峰之所在,乱是最最总结性的大高峰所在
(4)倡:在对前半曲作了小结,需要向下半曲过渡之时,中间插入小小的段落,引起下半曲子
(5)楚辞中的几种曲式:
a民歌的简单形式
b乱经常运用
c有兼有乱、少歌、倡的
d前有总起,中间有显着的曲调变化,后有总结的曲式
C越声
3歌曲中的调式变化:有了两种不同的调式,包括变徽、羽声
4音乐生活和音乐技术的发展
A齐国临淄,人人会奏乐器,有人靠音乐维持生活,成为倡优
B民间音乐家出现:
(1)歌唱技艺高的秦青
(2)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琴艺:
a卫国师涓
b晋国师旷
c郑国师文
d鲁国师襄
e伯牙《高山》《流水》,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奏的乐器
f百里奚的妻子自己创作歌曲,自己延长,自己弹琴伴奏
C韩非子提出当时声乐教学中鉴别初学者的方法:先发生,然后提出难的要求
D有了角色的创造:优人优孟曾把自己化装得像死去的孙叔敖
5统治阶级和音乐文化的关系
A从统治人民的政治目的出发,重视与祭祀有关的音乐
B强调音乐的等级制度,但周朝的礼乐制度已经不通了
C战国时期有些士,对于当时的民间音乐,已经不大歧视
D有些统治者主要是从个人享乐的目的出发来欣赏民间音乐,铺张浪费
E统治者们以乐队和乐器在国与国之间作为礼物,互相赠送,一国的最高统治者也用乐队和乐器作为奖品
6乐器
A筝
B笛
B编钟:
(1)音域达到五个八度,中心部分十二律具备,采用三分损益律和纯律结合的复合律制
(2)八度内12个半音齐全
(3)一个钟可以发出两个音
7乐理
A《考工记》对钟磬乐器的发音、音高等问题做出总结
B《庄子。徐无鬼》记载了人们观察到的基音与泛音共振的现象
C按照三度生律法求出十二律各音
D三分损益法:以一条空弦的全长度为基础,依次乘以三分之二,三分之四,逐一得到若干别的音的震动弦分的长度
E旋宫的理论:宫声可以在十二律间灵活流转,实际上在周代就已经存在
F调式的运用非常普遍
8音乐思想
A墨家非乐的主张
(1)对音乐持有否定态度
(2)谴责音乐享乐的方面──有了欲的概念
B杨朱学派肯定音乐是人感官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
C儒家孟子和荀子提出的“仁”和“性恶论”,继承了孔子礼的学说
9总结:
A充满着矛盾的动荡生活为音乐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这是音乐艺术的源泉
B经济发展,都市兴起,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要求增长,音乐繁荣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