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宫廷音乐
A雅乐
(1)特点:
a历代王朝提倡复古的倾向是一致的,推行雅乐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对其创作和标题十分注重
b雅乐主要应用于祭祀,祭祀天地在郊外举行叫做郊祀,祭祀皇帝的在庙里举行叫做宗庙,两者合称为郊庙
(2)内容:
a专门为郊庙和朝会典礼而写的乐曲,将天地神话,强硬地和自己的祖宗联系起来
b瑞曲,地方官吏将地方上偶然出现的一些不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献给皇帝进行吹捧,出现了《祥麟》《丹凤》《河清》《白龟》《瑞麦》五瑞曲
c传说中远古的歌曲,特别是诗经里的歌曲,反映劳动人民感情,却被统治阶级加以利用。胡瑗创立了被称为胡学的儒家学派,从此,诗经列入了儒家文人教授学生的科目中,形成一种风尚
(3)乐律制度
a音高标准问题:
@累黍法,一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九十分就是黄钟管的长度,这是一种复古主义的方法
@考证古代的尺度和古代的黄钟律管
@根据人的声音来定律,杨桀和刘几都主张,他们的音高标准有向俗乐接近的倾向
@音乐政客魏汉津提出,假造了一些历史材料,把自己右手中指三节、四指四节、五指三节的长度作为九寸,得到了黄钟律管的长度,说是夏禹效仿了黄帝,同样受复古思想支配
@大晟律:是刘()所定,将当时的教坊律黄钟作为夹钟,推得民间黄钟音高的标准,是劳动人民创造
b音阶形式问题
@一种反对应用变宫,变zhi二音,只主张用五声音阶,以陈阳为代表,因为变宫、变zhi两个音是有害的
@另一种是赞成应用七声音阶,以杨桀为主
c音域问题:
@主张只用一个八度以内的十二个半音,李照和陈阳,认为四清声是民间音乐,带有邪气
@另一种主张可以加用四个高八度的音而用到十六个半音-十二律四清声,如冯元和杨桀,他们认为不能将创造音乐归功于古代圣人,冯元应用了《乐记》中以五音代表君、臣、民、事、物的说法,皇帝是宫音,为了让宫商角三音在哪一调中都符合由高到低的程序关系,就不能只有十二个半音
d宫调应用问题:
@从神秘主义角度出发,把五音与五行和一年四季联系起来,一年十二个月中间,每个月只能各用一律为宫,这个律是专门属于这个月的@从复古主义出发,认为先例越古老,就越有价值,以刘几等为代表
@乐律问题上的神秘主义能保持统治地位,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意识分不开,也和音乐本身特点其音响性的形象难以琢磨,容易被歪曲利用分不开
a景佑二年,根据李照的定律以后,大批雅乐开始进行改造,做成了七套雅乐乐器,三年后,李照的音乐遭到废止,乐器停用
b新制作的乐器,以琴瑟类弦乐和笙类管乐为最多,是复古思想的反映
c在新制作的乐器中,常依弦数、簧数等变异,造成一系列构造相似,表演性能相近的同类乐器,说明绝大多数乐器是多余的
(5)表演形式和阶级矛盾:表演形式非常繁琐,在雅乐的提倡者和表演者之间存在着矛盾,杨桀建议第一是规定音高标准,然后让统治阶级学会乐律理论
(6)辽和金的雅乐:
a辽的雅乐叫做十二安,是辽太祖灭晋而得
b金的雅乐以宁为曲名,大部分制度参考唐开元和宋开宝年间制作而成的,所用乐器大部分与大晟乐相同
(7)雅乐的外传:东北传入高丽,高丽要求传授大晟雅乐和燕乐又得到了同意
B鼓吹乐
(1)作为军乐,在皇帝出行使时演奏,多数是宫廷官员们所填写,在雅乐架外面排列着十二张台,就是鼓吹十二台,在上面演奏
(2)由太常寺的鼓吹署负责,从民间和军队中临时征集了专长鼓吹音乐的人训练,最后应用
C燕乐
(1)内容:包括杂剧、歌唱、舞蹈、器乐独奏和合奏以及百戏等项目,歌舞音乐已经不再占有主要地位,而让位给杂剧
(2)机构:
a教坊:
@分为四部,大曲部、法曲部、龟兹部、鼓笛部
@从各地吸收来高手后水平大大提高,南宋时期几度兴废,演出时仍然要吸收民间艺人
@宋仁宗曾创造出很多音乐作品
@表演者大多数是劳动人民,表演受到宫廷礼仪的一些限制
b云邵部:宋朝灭南汉,在广州从南汉的宫廷中得到了80位内臣,组织起来,建立的乐队,节日期间表演给皇帝,还表演大曲和傀儡
c钧容直:从军队中选拔出来专长音乐的士兵而组成的,在皇帝出行的时候演奏,有大曲、鼓笛曲和龟兹乐等
d东西班:隶属禁军的骑兵名下的一种卫队,钧容直叫直,东西班叫班,在皇帝出行的时候在依仗队中和晚上停宿的时候演奏,所用乐器很少
(3)辽的燕乐:
a国乐:辽国从部落时期,经过契丹建国时期一路发展的本民族音乐
b诸国乐:别国使者来辽国时在宴会上所表演的乐舞
c大乐:唐朝张文所作的唐朝坐部忮的宴乐四部而言,《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唐朝灭亡后经由五代传入辽国宫廷,大乐这一名词在辽、宋时期的三种含义:
@宋朝宫廷称雅乐为大乐,和燕乐区别
@南宋民间称宫廷教坊所奏的燕乐为大乐,与民间流行的,所用乐器种类较少的器乐区别
@辽国宫廷称前代传下来的,比较隆重的燕乐为大乐,与其散乐区别
d散乐:杂剧、歌唱、乐器合奏和独奏以及百戏等项目
(4)金的燕乐:
a散乐:朝贺和接待外国使者等场合
b渤海乐:金所继承的渤海国和辽国的音乐
D宫廷对民间音乐的态度:大量利用民间音乐,有时也对一些民间音乐严格取缔
E音高的统一:南宋时期音高十分混乱,宋徽宗以其行政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d1音的音高标准基本上在民间得到长期普遍的采用
5器乐
A乐器的演变:
(1)从流行十七簧笙到十九簧笙,最早关于十九簧笙记录的是陈阳的《乐书》,可以看出表现力比较单薄,音高定为f1
(2)旧有乐器的使用:溪琴改名为嵇琴,七条弦的轧筝改为(),在民间瓦舍中普遍使用,马尾胡琴等新乐器广泛出现
(3)少数民族的卢沙、葫芦笙、锍鼓和竹笛等在瑶族流行
B特点:多样吹乐器产生,拉弦乐器开始得到重视
C清音社等乐器团体自由组织形成,也有在茶楼和酒楼传授乐器的
D演奏形式:
(1)细乐:用笙、笛、等合奏
(2)小乐器:由一二人独奏或小型合奏,宫廷也有
(3)鼓板:普遍流行的合奏形式,用拍板、鼓和笛三种乐器
(4)教坊大乐:北宋到南宋呈缩小趋势
(5)属于鼓吹乐的有随军番部大乐和马后乐,马后乐随皇帝驾后
(6)乐器独奏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a徐衍在嵇琴上用一条弦乐演奏,朱维的笛吹的很精
b古琴已经产生了汴梁、两浙、江西等着名流派,郭沔是杰出的古琴家,有作品《潇湘水云》《秋鸿》《泛沧浪》很注意民间流行的琴曲,和其门生形成浙谱
c琴僧系统:北宋宫廷琴师朱文济及弟子相传,由于其弟子都是和尚,因此得名
E琴谱:
(1)宋太宗《九弦琴》二十卷,又《琴谱》六卷,他对阮咸和古琴很感性趣,将七弦琴改为九弦,将原有的四弦阮增到五弦
(2)李昌文《阮咸弄谱》一卷
6音乐理论
A燕乐宫调理论:非常重要,因为它自始就和民间音音乐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产生了三种倾向:
(1)宫和调两个名词在意义上互为对换的倾向
(2)排除为调式系统,更加确立之调式系统的倾向:
a宋仁宗是用为调式系统去解释燕乐宫调系统中最有影响的人
b而沈括将二十八调看成七宫四调,角调最特别,有两个特点:
@它所占不是角音的位置,而是变宫音的位置
@它不仅有七音,而且要外加一音成为一个八声音阶,这个外加的音常是在现代大调音节的四、五度之间
(3)绝对音高标准的变迁
B三分损益十八律:为了解决转调时音阶形式的统一问题,蔡元定主张用三分损益的方法求得了十二个半音之后,继续算下去,求得十八和半音为止,让三分损益律达到了更加完善的地步
C五度和声的应用和作曲艺术已经开始有了很大的发展,而音乐考古学在战国时代就有人重视,在扩大史料的要求下,金石学开始发展,古乐器的考证也成为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D理论作品:
(1)北宋陈阳《乐书》:音乐百科全书,用绘图和说明作了具体介绍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及《补笔谈》:论及乐曲、乐律、乐器、延长演奏艺术和音乐思想诸多方面
(3)北宋朱长文《琴史》
(4)南宋王灼《碧鸡漫志》是研究歌曲的专着
(5)南宋张炎《词源》是关于音律及唱曲的论述
7音乐思想
A周敦颐
(1)淡和音乐观:音乐反映政治,阴阳相互作用,从统治阶级立场看待问题
(2)音乐一方面能教育人民,还能感动大自然
(3)他所谓的谈和音乐,是古典统治阶级为了达到统治目的而自己创作的音乐
B沈括:现实主义音乐观
(1)乐调要和内容密切结合
(2)推崇古代,讲到乐律的时候,也带有了神秘主义倾向
C张知白、房庶:强调今乐,为当时教坊音乐当了辩护人,揭露雅乐的贫乏空虚
D陈阳:复古主义者,反对七声音节的两个变音,反对在一个八度上应用更高的音,强调继承,抹杀了发展
E王灼:音乐起源于人心,心就是思想感情,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对于当时的诗词很内行,偏重于内容
F郑樵
(1)声贵说:声就是 ,是可贵的,针对着历来受统治阶级影响的文人,重视文学而忽视音乐,忽视与歌词合成一体的乐曲内容,有时索性连歌词的内容都不去理会
(2)积风、积雅说:先有民歌的经验,才有文人创作的歌曲,先有风,再后雅
G朱熹中和的音乐观:
(1)仅仅从他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引申出来了音乐思想,音乐可以从人的性情中间去找到,重视音乐的思想性,而这个思想性是宇宙精神的体现
(2)指出了音乐在教育人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心中所原有的,那与宇宙精神的本体和作用一致的中和之德,挽救了他受了物质影响而产生的偏向,他认为古代音乐的作用是深刻而宽泛的,指的只是圣人的音乐
(3)对古琴上上中下三准音位,也用中和的标准衡量,认为古琴上最低的空弦乐散声是最好最可贵的,代表了天。七zhi上八度的音,是其次厂的音,代表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