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散曲
散曲与杂剧被称为元曲,杂剧多为叙事,散曲多为抒情
A内容:描绘和抒写感情方面,不少杂剧家兼写散曲,主要作家有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璀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
B形式:
(1)可长可短,比较自由,有时取小令的形式,只用一个曲来表达全部内容,有时虽取套曲形式,但在一套中所用曲牌,则可以很少,也可以很多,伴奏只用丝竹乐器
(2)清曲因其表演形式而得名,并不是专指某一种歌曲而言,戏曲可以做清曲,散曲不能做戏曲
(3) 分为小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带过曲:《雁儿落》《得胜令》(4) 散套:不用锣鼓伴奏,只用琵琶、笛子等
(5)民间歌曲和散曲的关系是间接而疏远的,而和杂剧则十分密切,散曲作家随着杂剧的三个时期而增加,曲牌也不是元代人新创造的
C散曲的作用:
(1)有一定的欣赏性
(2)散曲的曲牌就是杂剧的曲牌,但曲调在艺术上不如杂剧,但艺术手法上仍有价值
(3)散曲的技术理论,应用在了南北曲上
7南戏
A概况:
(1)也叫戏文,在南方民间歌舞小戏基础上发展起来,宋室南迁后,产生过《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等作品
(2)表演形式上灵活,没有一人主唱,宫调运用也没有严格限制
(3) 吸收了北曲的曲牌,创造了南北合套
B发展情况:
(1)元朝盛行,但长期遭到封建文人的鄙视,内容多取自民间传说
(2)北方杂剧南传,对南戏发展有不利影响,南戏作品很多,但大多数是佚名
(3)元朝末期,统治地位在南方动摇,杂剧在南方的支配力量减弱,南戏得到上升的机会,元末明初,产生了四大传奇,标志着南戏新发展的转折点
a《荆钗记》:元朝柯丹作
b《刘知远白兔记》:作者不详
c《拜月亭记》:又名幽闺戏,元朝施惠作
d《杀狗记》:元明间徐()作
e另有琵琶记,作者高明,故事已在宋朝流传《赵贞女蔡二郎》的南戏
C角色扮演:
(1)南北曲中,一方面学习和担任爱情主角生旦的人特别多,生旦剧曲得到广泛流传
(2)愿意扮演被压迫最富有斗争性的女性角色正旦的很少,爱好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D南戏的音乐是劳动人民的创造,长期积累而成
E南北合套:
(1)杂剧活动的中心逐渐南移,由南北戏曲音乐的交流,南戏和杂剧的汇合在南方形成了南北合套,将南曲-南戏曲牌和北曲-杂剧曲牌用于同一套数中
(2)北曲包括北方各地的民间歌曲,还包括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歌曲,南北合套的出现,在更广的基础上引起了声乐上的融合作用(3)相近的地方风格的保持,赋予音乐作品以风格上的统一,另一方面,南北悬殊的相异风格的同时吸收,赋予音乐作品以对比上更大的可能性
8器乐
A新出现的乐器有三弦、火不思、七十二弦琵琶、兴隆笙、云敖、鱼鼓和简子,其中兴隆笙是西洋早期管风琴,由中亚传入
B旧有的乐器有箜篌和胡琴
C器乐曲:反映少数民族狩猎生活的琵琶曲《海青拿天鹅》,以及《白翎雀》
D器乐演奏家有:
(1)李宫人擅长琵琶
(2)毛逊始终不能忘记功名,有作品《观光操》《渔歌》等
(3)徐宇是元明时代徐门琴派的创始人,做有《泽畔琴》
9音乐论着
A芝奄《唱论》
(1)主要论述宋元戏曲的歌唱方法,是我国有关声乐艺术较全面的论着述
(2)包含不少当时的术语,但它接触到的歌唱问题,比之前人更加全面,在音乐技术上的理解也比前人深入
(3)兼顾到唱腔上一字一音和一字多音,直率表达和婉转抒情的两方面
(4)配音和旋律进行是由作曲者决定,但就古代民间集体创作者的经验说来,则歌唱者常常是作曲和加工改编者
(5)作者对音乐的地区特点有所体会,也对不同人声音的风格有所研究,他要求咬文嚼字的正确,也就是字真
(6)缺陷:技巧没有结合实际内容,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去看待劳动人民生活,歪曲了农民的生活
B周德清《中原音韵》
(1)全书分《中原音韵》和《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
(2)对北方杂剧作词和唱曲者非常有用,造成了我国韵学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大变革。根据当时在北方流行的,演唱中获得成功的杂剧作品,定出新的音韵系统,编成此书
(3)是当时带有全国意义的北方语音-所谓中原之音的第一次系统化,它在韵学上是在和当时坚持广韵系统的保守思想的坚强斗争中产生出来的
(4)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什么字音来编次,根据当时中原活的语音这一正确原则,然后是用什么样的系统,以韵类为纲分十九韵部,每韵中又根据字声分为平声、上声、去声三声,成为明清以来曲韵发展的基础
(5)分十二宫曲调,列举了杂剧中比较常用的335个曲牌名称,然后提出了作词十法,从歌词创作的形式方面着想,丝毫没有提到内容问题,在歌词的艺术标准方面,又过分强调个别漂亮字句和在某些字句上注意四声阴阳的重要性,这是相当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