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子和词
A民歌和民间曲子:
(1)内容:来历久远,在宋朝广泛流行,反映农民起义、民族矛盾,讽刺统治阶级,有些描写了人民的生活
(2)繁荣情况:很多词人模仿民间曲子,民间不断创作歌曲,文人可模仿的形式也越来越多
(3)词牌的变化:同一词牌,为了要求表达不同的情调,会出现艺术形式上的变化,包括
a减字,偷声:在歌词节奏上简化和加繁的手法
b摊破:在原调的基础上加添乐句的手法
c犯调:犯是把属于几个不同词牌的乐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曲牌。犯调的另一种意义就是转调或转调式
(4)诗的长短句:
a一部分在形式上和五言、七言诗没有区别
b有些同名的曲,歌词早期是齐言的,后来发展为长短句的杂言体,被视为同曲的不同形式,朱熹认为次是从诗演变而来,过分强调了继承的一面,而忽略了创新
(5)词牌的类别:
a有引、序、慢、近、令、歌头、促拍等字样的,标志着词牌的不同类别
b宋代的有些词牌,是唐代大曲中的某些音乐片段的分开运用,若连接起来,则成为大曲
B词人的曲子
(1)概况:
a隋唐曲子发展成为大家熟悉的宋词,实际上是广泛流传的歌曲形式
b宋词音乐是词人为应歌合舞,配合曲子而创作的长短句
(2)特点:
a词人的曲子在思想内容方面与人民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
b词牌的使用上,因缺乏目的性而流于形式的模拟
c孤立地使用单个曲牌填词,是在词人间最为普遍的情形
d词人依据存在的歌词形式而归纳出来的定型的词牌,有脱离实际的一面
(3) 第一部文人词总结集《花间集》,乐调有《女冠子》《虞美人》,后形成一个个词牌,一个词牌可以有种种艺术形式上的变化,词牌还有很多类别,如令、引等等
(4)着名词人有
a永柳《竹马儿》《送征衣》等等,文学与音乐完美的结合,能自度曲
b周邦彦,采取社会上流行的燕乐新声为词,同样能自度曲
c《满江红》:相传词作者为岳飞,后来由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将元代古曲与词配在一起。音调深沉稳重,歌词节奏分布比较均匀,带有悲壮色彩。上下两阙曲调基本相同,下阙开头略有不同,是词调音乐的典型结构
d南宋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是现存的宋词歌谱: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懂得乐理,自己可以作曲,比其他诗人更注意格律,作品有《杏花天影》
@《扬州慢》描写昔日繁荣扬州遭到金兵入侵后的荒凉景象。音乐采用古音节的宫调式,古朴而慨叹,旋律安排有层次,上下阙各四句的落音相一致,结构严谨有序
e张炎:
@对填词和音调的关系十分重视,认为写不能唱的词是白费心思,不主张为音谱而音谱,主张以对内容的构思为主,写成适于表达内容的熟练的词句,然后配合音谱,有着过于苛求符合音乐格律的倾向
@着作有《词源》,讲到一些音乐上唱法、咬字、拍子、曲式等有关问题
C市民音乐的兴起
(1)宫廷音乐主导地位的丧失
a音乐发展中心由宫廷转向城市,以说唱、戏曲、小型乐器等多种民间音乐迅速发展
b宫廷也设立教坊从事燕乐,内置雅乐、宴乐、清乐、散乐四部,但歌舞音乐已经让位给杂剧
c教坊被废除后,临时出现一些民间流浪的“路歧人”
(2)瓦子、勾栏的出现
a瓦子、勾栏是娱乐和商品交易集中的地方,许多民间艺人成为专业演员,与宫廷进行交流表演,形式多样
b茶坊、酒肆等很多地方也成为流浪艺人卖艺的场所
c艺人专业的组织被叫做社会,由编写说书话本的艺人组成的社会叫做书会
d音乐艺术多样化,与生活结合
2艺术歌曲和说唱音乐
A艺术歌曲
(1)歌曲的形式:
a叫声:根据民间各种歌吟和卖物之声,运用了作曲的手法,创造出来的歌曲形式,如《叫果子》
b嘌唱:产生于民间,根据已有的小型歌曲,如令曲小词,在演唱中同时进行了音乐上的变奏加工而形成的一种歌唱方法和由此产生的一种新的歌曲形式,演唱时,有鼓掌伴奏
c小唱:从已有的大型歌舞大曲中,选取其慢曲、引、近、曲、破等歌唱部分,进行清唱
d唱赚及其发展:
@以鼓、拍板、笛为主要伴奏乐器而清唱套曲的表演形式,主要有缠令和缠达两种形式
@缠令由若干个曲调连接而成,前面有引子,后面有尾声,缠达是用引子开始,在引子后面,用两个曲调轮流重复演唱而成
@南宋张五牛听到民间称为鼓板的歌唱艺术,发明了赚的新的歌曲形式,在歌唱进行之中,它出呼意料,在听者津津有味的时候,却已经到了末尾,这种歌曲不宜单独使用,节奏上是散板与定板的曲式
@唱赚是大型歌曲,在宋代最为流行,还包括了少数民族、外国歌曲的变奏形式,而赚则是单个的歌曲形式
e鼓子词: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的乐曲
B说唱音乐
(1)四个派别
a讲妇女生活、神怪、传奇、公案等内容
b讲佛教故事
c讲历史故事
d讲一字一物的合生
e特别受欢迎的还有抗金民族英雄的作品《复华篇》《中兴名将传》
(2)鼓子词
(3)诸宫调
a诸宫调和鼓子词是重要的说唱体裁,音乐与戏剧开始结合成为戏曲,诸宫调是一种大型的说唱音乐
b诸宫调由瓦子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造,以说唱为主,有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用同一宫调,由不同的宫调构成
c曲式和特点:
@音乐形式能密切结合故事内容
@三种不同的曲式有:
单个曲牌被视为最小的曲式
属于同宫调的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加上了一个尾声而构成的一种中型曲式样
由属于同宫调的若干乐曲联成的前后有引子和尾声的大型缠令曲式,包括赚的曲牌,往往会更长
d作品:音乐来自于大曲、曲子及当时北方流行的乐曲
@在元代无名氏的《张协状元》里,有末色唱的诸宫调,可能是宋朝诸宫调保存在元朝戏曲里的一个片段
@无名氏的《刘智远诸宫调》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结论:可以从诸宫调中应用缠令的多少、组织形式和当中若干曲调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其发展阶段的前后
e演唱情形:用伴奏的乐器不是固定的,基本开始初期由一个人担任演唱
(4)覆赚:用于歌唱爱情和英雄等故事的歌曲
(5)陶镇:农村人喜好的说唱音乐,大多数表演者都是路歧人
(6)崖词:流行在城市中间,为子弟们所欢迎,歌词比较文雅,话本曾为傀儡戏采用,内容差不多是妇女故事、神怪故事、英雄和历史故事等
(7)金代的连厢词:有唱有伴奏,分角色,有表演,但还不是戏曲,只是一种有表演的说唱
C小说和话本:把讲妇女故事、鬼怪、传奇等说唱艺术叫做小说,把说话、说唱、傀儡、影戏等叫做话本,它们在文学形式上都是由散文和韵文交组而成,前者便于演说,后者便于歌唱
(1)话本里的韵文按照形式可以分为三类:
a诗:七言诗、五言诗等
b词
c其他韵文:四六体韵文、杂言韵文
(2)在话本所能代表的由讲说和歌唱综合而成的那类说唱音乐中,歌唱仅是居于从属地位,而为讲说服务的,它在开头起着入话的作用,在末尾起结束的作用,在中间起着加强和衬托的作用,同一话本中,每一首歌曲形式上是可以独立的
(3)话本用于说唱音乐,比起诸宫调来,因为其广泛的群众性,更容易流传
3百戏和戏曲
A散乐:广义包括器乐、声乐、歌舞、戏曲等多方面艺术,一般仅指混杂地包含着未经公认为独立艺术的多种民间艺术,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于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再创造过程联系紧密
B歌舞音乐:
(1)形式:
a大曲:
@参加表演的有参军、后行即在后面担任伴奏的乐队、歌舞队
@歌舞节目包括三个段落:致语、勾队、问答/歌舞为演出的主体/谴队或放队
b曲破:大曲中分离出来
c缠达
d单曲
(2)出现了军人的剑舞
(3)表演人物故事的歌舞已经有了更大的发展,可以说我国的歌舞剧已经独立形成体系
C戏曲艺术
(1)戏剧的特点:含有话剧、歌剧和舞剧,任何一类都无法完全概括,特点是综合而多样的
(2)傀儡:春秋时代有刻木为人的现象来代替奴隶殉葬
a形式:悬丝傀儡、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药法傀儡
b内容:多样,它的脚本有和杂剧相通,有和说唱相同,也被叫做小杂剧
(3)影戏已经出现
(4)杂剧:杂剧和南戏是戏曲的最早两大剧种,成为高于歌舞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杂剧兴起于北方,北宋宫廷及瓦子勾栏都有表演,继承参军戏传统并革新而成
a分为艳段、正杂居、散段三个部分
b角色:
@副净是装聋做哑作滑稽表演的角色
@副末是抓住副净缺点,对他开玩笑的角色
@孤是做官的
@旦是扮演女性的
c内容与形式:吸收了歌舞大曲的音调,说唱音乐的因素和百戏的表演题材,创造杂剧的是民间艺人,模仿的则是文人而文人还有许多阶级偏见
(5)南戏:南方的剧种,又称为戏文,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起源于温州民间
a作品:《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王焕》《乐昌分镜》《陈巡检梅岭失妻》
b具有鲜明的战斗性
c南戏音乐的六大特点:
@以当时南方民间流行的小曲,歌谣为主,也吸收了当时民间的唱赚,继承了其前久已流行的词调和歌舞大曲的音乐
@新兴的南戏对于音乐的运用比较自由,不受宫调理论的限制
@经过一定的积累,在成套曲调的前后连接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一些有定的方式。如唱赚中的缠令形式,有的有缠令,有的没有
@在同一曲牌以前腔换头形式,连续叠用几次时,前后各段之间,有时有板式上的变化
@南宋南戏的曲牌中,组织几个不同曲牌中的若干乐句,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曲牌,集曲的例子已经常见
@在演唱方面,突破了杂剧每折一人歌唱的成规,而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延长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