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歌
讽刺统治者,要求变,唱出了反的决心,经过加工的民歌有利于说唱音乐和戏剧音乐的丰富发展
2小曲
称小令,词曲是小曲的另一种名称,唱词就是歌唱词曲,是以艺术活动做名称的,但统治者害怕人们利用词曲进行叛乱
3艺术歌曲:
A用琵琶伴奏歌唱的艺术歌曲叫琵琶词。可用于专业歌唱,有较到的艺术水平,但不一定用于讲唱或扮演故事
B小曲似乎与戏曲等某些大型扮演形式比较而言,所谓的小并不一定是指曲式的短小
4说唱音乐
A诸宫调:
(1)宋张五牛创作、元商正叔改变的《双浙苏嫂》诸宫调
(2)元戴善夫的《诸宫调风月紫云亭》
(3)元朝王伯成《天宝遗事》
B货郎儿:
(1)一种职业名称,也是一种腔调名称,进一步发展的形式是转调货郎儿,将原来曲牌的乐句前后分成两个部分,在其间插入另一个或另几个曲牌
(2) 转调货郎儿是货郎儿的最高形式,也叫九转货郎儿,由一个货郎儿的本调和八个穿插别的不同曲调的转调货郎儿联成一个套曲
C陶真:元朝很流行,在音乐形式上有所发展,原来七字句的歌词中又穿插进了莲花落的和声
D词话:深得群众的爱好
5杂剧
A杂剧和散曲的关系:
(1)杂剧是由曲、白和科三者结合而成的一种综合的戏剧艺术形式,散曲没有科、白,仅仅是一种歌曲形式
(2)杂剧总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散曲是表达个人感情的抒情歌曲,或用旁观者的角度来讲故事
(3)杂剧常有几个套曲联成一个完整的剧本,散曲长短不一,若干连成一套的是套数,单个曲牌的是小令
B钟嗣成着有《录鬼薄》对杂剧和散曲进行了整理和收录
C杂剧作家大多数生活在北方,三个时期-王国维
(1)蒙古时代:作家最多,作品最多,北方人多,以大都为中心
(2)一统时代:南方人多,以杭州为主
(3)至正时代:南方人多,以杭州为主
(4)杂剧重心南移的作用:
a引起了杂剧新创作在南方地区的活跃
b在南北戏曲音乐的交流中间,在南方产生了南北调合腔的新的戏曲音乐形式
c推动了南方戏曲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传奇的兴起
D杂剧发展情况:阶级矛盾成为其发展动力,并为其提供了内容,都市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物质环境,也注入了市民阶级思想
E杂剧重要作家作品
(1)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以及王实甫和乔吉甫在内的六大家
(2)关汉卿:有描写历史故事的和当时社会矛盾的,如《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等
(3)王实甫《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
F杂剧的结构:四折组成,折相当于幕,有时加进楔子,有提示、补充、贯穿剧情的作用,结构形式服从内容的需要,有些也不限于四折
G演出形式:
(1)曲子、宾白和科三者组成
a曲是歌唱部分
b宾白是语言部分,两者又有区分
c科是动作部分
(2)用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物
(3)主要角色是正末和正旦,常由一种一个角色担任全剧的歌唱部分,因此有末本和旦本的区别
(4)变通的情形:
a正末或正旦在一个剧中,有时候也可以兼扮两个以上的不同人物
b打破一人唱全剧四折的例外,由两人前后分人剧中各折的演唱
c打破正末或正旦主唱之例,由其他角色参加歌唱,构成更加复杂的歌唱场面
H杂剧的音乐
(1)曲调来源:长期历史中北方已流行的各地音乐的汇集,也包括一部分南方曲调,少数民族和外国曲调,一方面被杂剧吸收,另一当面还包括不少当时各地各色各种的民间新的创作
(2)套数:
a小令-套数-乐府小令是单个乐曲,套数是若干单个乐曲依照一定关系连接起来,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也就是后来所谓套曲,而乐府就是由若干套数合成的,有头有尾,描写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杂剧而言
b一个套数,歌辞上是一韵到底,音乐上包含多个单体曲调,属于同一个宫调。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个套数,全本有四个套数,有四个不同的宫调。常见的格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
c套数的连接关系:
@一般的单曲联结
@参用两曲循环相间的手法
@幺篇同曲变体的连用,杂剧或北曲重复连用两次以上的,第二曲称为幺篇
@煞:结尾前同曲变体的连用,有时在套曲的近尾处连用某曲的几段变体
@隔尾:形式上是和用作全尾声的收尾没有两样,隔尾常用于一个套数的中间,套种中间用到隔尾的所在,常是前后剧情有着明显转变之所在,隔尾是配合了故事内容转变的要求,而起出转折作用来的一种曲式因素
@一曲的着重运用
@转调
(3)宫调问题:
a以燕南芝庵的《唱论》为最早
@作者认为在一定的感情内容和一定的宫调式之间,存在着机械的关系,实际上宫调的作用主要仅仅在保持一曲的前后,在调性上,能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结尾达到一个完整的收束
@有十二个不同的调可用,在属于每个调的音阶中有着个调式可用
b宫调理论的实际价值
@实际宫调应用多少:十七宫调没有用全,实际只用九个
@感情分类的合理性:宫调的种类并不能完全和感情色彩一一对应,感情的表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作家并没有被束缚,而是灵活运用并创作
(4)旋律的特点:
a音阶形式:七声音阶构成
b语言关系:北京语言中四声字的高低起伏一致
c生活与风格:比南曲更加豪迈英雄,旋律进行上的表现是较多高下级的跳跃
(5)节奏特点:
a比较爽直流畅
b处于重要地位的,配合歌句末尾协韵的字的音乐,应用底板较多
c相对而言,节拍比较快
(6)务头:在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提出,有以下不同的说法:
a歌词上的字调对比说:吴梅为代表
b歌词上俊语说:一些漂亮的句子
c唱法上的嗓子内唱说
d内容上最紧要句子说:根据考证比较可信
(7)曲牌在灵活运用中的变化
a歌词方面,填词是自由的
b音乐方面,同一曲牌上的音调变化有很广阔的幅度,调性可不同,调式可变化,节奏也可以变化,旋律变化非常自由
表达内容和结合语言的程度是非常自由的
c创造与再创造,新的歌词改编而成的旧的曲调
d专曲专用与一曲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