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德]——浪漫主义歌剧学派之父
影响了浪漫主义音乐和舒曼的歌剧创作,追求华丽的效果,偏爱舞台艺术,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其歌剧反映出德国民族气质,舞台上出现的不再是贵族宫殿而是农舍和自然风光,主人公热情活泼富于幻想,感情冲动超过理性控制,浪漫主义趋于形象化,吸收民间音乐的因素和德国传统歌唱剧的特点,优美、流畅、通俗,想象丰富,生活化,运用了许多新颖的创作技巧,创造民间生活风俗性歌剧体裁和英雄性歌剧体裁;钢琴曲优美流畅、技巧娴熟,保持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风格。同时是演奏家。代表作品:歌剧《自由射手》《优兰蒂》《奥伯龙》,钢琴曲(后改管弦乐)《邀舞》。
F.P. 舒伯特(Schubert)[奥] ——艺术歌曲之王
十四岁开始创作,童年进入帝国教堂和训练宫廷歌手的学校,一生短暂而痛苦,没有品尝过幸福,不为人们所知,没有优裕的生活环境,一直生活在阴霾中,作品摆脱不了忧郁伤感。有古典主义音乐的痕迹,自发性极强,灵感如泉涌,从不推敲,作品忧郁伤感,洋溢着浓郁的家庭气氛,温馨、甜美又哀婉、苦闷,在感情深度、表情强度、悲剧广度上与贝多芬有相同之处,缺乏英雄主义精神及对自我反思和控制,具有诗人的气质,具有浪漫主义幻想性特征,音乐风格具有通俗性。对贝多芬充满崇拜。代表作品:《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艺术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圣母颂》《鳟鱼》《野蔷薇》《流浪者的夜曲》《魔王》《天鹅之歌》,室内乐《鳟鱼五重奏》《死神与少女四重奏》。
J.L.F 门德尔松(Mendelssohn)[德]
一生安逸、稳定,接受德国最好的教育,德国文化传统在他的思想深处牢牢扎根,视弘扬德国音乐传统为己任。为传播亨德尔、巴赫和维也纳古典乐派以及舒伯特的作品竭尽全力。音乐作品不涉及社会性的政治题材,也不反映尖锐的人生问题,回避深刻的戏剧性和激奋的感情,追求用严格匀称的形式来表达富于想象的乐思,继承德国古典主义音乐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倾向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超脱,以明朗的生活态度和个人美好信念抒发真实感情 。表现充满浪漫主义气质的诗情画意和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力求作品内容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旋律优美、和声新颖,管弦乐配器精巧,简明、质朴、明朗、安宁,富于奇幻色彩的想象,比古典主义更注重个人情感表现,缺乏深刻的内心刻画。标题性交响曲。生活安逸。代表作品:《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交响序曲《芬格尔山洞》《仲夏夜之梦》《宗教改革交响曲》《奥格斯堡宣言》《第二交响曲(颂赞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R. 舒曼(Schumann)[德]
博览群书,文学素养高,感情丰富,性格怪癖,幼年时显露音乐天赋,放弃法律学习钢琴,手指受伤无法成为钢琴演奏家于是投身于音乐创作。推荐肖邦。音乐评论家,发现舒伯特,扶持勃拉姆斯。音乐中的主导因素是幻想,音乐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力求表达各种生活现象,表达一切令他感动的事物。思想倾向民主,风格以古典主义音乐和民间音乐为基础,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性格,情感揭示深刻细致,通过抒情手段表现大自然景色,没有舒伯特的忧郁,近似贝多芬的气概。从文学作品中吸取灵感和主题,旋律和意境都具有诗的韵味,被誉为“音乐诗人”。音乐标题以思想性、哲理性、文学性见长。代表作品:《蝴蝶集》《狂欢节》《诗人之恋》《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d小调第四交响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室内乐《弦乐四重奏》。
J. 勃拉姆斯(Brahms)[德]
家庭贫困,1864年举办第一次音乐会,受到舒曼的举荐,对他音乐事业影响很大,对克拉拉充满恋情,终生未娶,一生俭朴而有规律,自由而孤独。唯一把古典主义音乐传统完整继承下来的人,最接近贝多芬的理想,用交响性创作思维重建音乐的全部领域,严谨的传统主义者,着眼于不可能复兴的古典主义时代。与当时别的音乐风格格格不入。热衷于古典主义音乐体裁,继承古典主义音乐传统。反对只注重外在的形式华丽,追求深刻、含蓄的感情表现,体现古典式的均衡、协调,拥有浪漫主义的丰富感情,同时这些感情又受到作曲家的理性控制。音乐一方面深深扎根于过去,另一方面站在时代的高度。音乐与民间音乐紧密联系。丰富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创作,完善了音乐的表现力,作品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具有表现空间,深沉、庄重,善于传达新的灵感与精神。代表作品:《四首严肃的歌》《德意志安魂曲》《匈牙利舞曲》《c小调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F大调第三交响曲》《e小调第四交响曲》。
G. 威尔地(Verdi)[意]
歌剧创作分为创作初期、创作成熟期、创作晚期。民族意识很强,是意大利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民族性是他歌剧创作的基础。他认为舞台上的表演必须服从事件和情感,绝大多数唱段都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改变了传统歌剧为炫耀技巧而使唱段与剧情脱节的风气。注重对人物心理感情的刻画,歌剧围绕情感的戏剧性发展出现。题材方面追求艺术的真实、生活的真实,着眼于当代现实题材,反映当代人强烈的现实情感。注重强烈的戏剧冲突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代表作品:歌剧《麦克白》《茶花女》《纳布科》《弄臣》《游吟诗人》《假面舞会》《唐?卡洛斯》《阿伊达》《奥赛罗》《法尔斯塔夫》。
L.H 柏辽兹(Berlioz)[法]
父母对其音乐才华不重视,经过与家庭斗争后获得了从事音乐机会,参加七月革命,1948年革命后失去激情,对社会风气失望。标题交响曲和乐曲说明。配器有特色,直接给管弦乐队作曲,不像大多数作曲家依靠钢琴,对管弦乐队的感知相当杰出。主要领域:歌剧、交响乐。以创新精神着称于世,创造了新型标题性交响乐,使音乐形象更加具体化,文学化,使听众能正确理解交响曲内容,使交响曲变成能被大众接受的音乐体裁,表现了浪漫主义思潮的民主倾向。主人公都对社会不满,却又无力抗争,作品对未来的幻想和对现实的失望融会在一起。反映的主题是抗争、勇敢的追求。善于运用固定乐思来表达人物性格情感。用管弦乐队的音响效果表现音乐形象,在配器方面创新,撰写《配器法》,是音乐学院的教科书之一。代表作品:《幻想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罗马狂欢节》《安魂大弥撒曲》《罗密欧与朱莉叶》《浮士德的责罚》歌剧《特洛伊人》。
标题音乐:形式自由,内容广泛,突出情感性,文学性。
F. 李斯特(Liszt)[匈]
自幼生活在优越的音乐环境里,那里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很早显露出音乐天赋,在钢琴上有很大造诣,得到贵族赏识,在巴黎完成基本教育,受到革命鼓舞,1848年前从事钢琴演奏活动,以后从事音乐创作活动。很多音乐作品根据文学作品创作,但又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作品中的民族性方面,表现了匈牙利音乐的内涵。体裁方面首创了单乐章的交响诗,对交响诗赋予文学性特征,有着形象化,具体感的标题。把标题性原则作为自己创作的主导原则之一,追求综合性艺术。强调文学与音乐的内在联系,用音乐概括体现诗的主要思想。音乐形象与诗的意境和道德哲学的理想相联系。代表作品:《b小调钢琴奏鸣曲》《送葬的行列》《巡礼的年代》,钢琴与乐队的《“死之舞”变奏曲》,钢琴《匈牙利狂想曲》之十五《拉科奇进行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拉科奇进行曲》,清唱剧《圣伊丽莎白的传奇》,交响诗《前奏曲》。
F. F. 肖邦(Chopin)[波]——钢琴诗人
六岁学琴,十九岁就在作曲与演奏上得到高度赞誉,在欧洲旅行演出,把巴黎当作故乡,结识很多名流,最终和妻子感情破裂。音乐创作分为1831年前华沙阶段和以后的巴黎阶段。在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中包含着鲜明的民族特性,对祖国的思念,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主观感情和幻想的表现非常突出,自然景色和民间风格在他音乐里充分体现。没有浪漫主义过激的东西,具有古典主义的严整和优雅。具有浪漫主义音乐语言,丰富多彩的风格,优美情真的旋律,新奇巧妙的和声织体,节奏韵律自由,结构新颖别致,形成“肖邦风格”。作品中表现出现实性和民族性,与波兰民间音乐有深刻联系,被誉为“钢琴诗人”。代表作品:《a小调玛祖卡舞曲》《C大调玛祖卡舞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d小调前奏曲》《e小调玛祖卡舞曲》《降A大调幻想波洛奈兹舞曲》《莫扎特主题变奏曲》《bE大调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