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东面),后迁居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是春秋战
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是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史上的一代宗师,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毛泽东同志讲过:“孔子是教育家,也是音乐家。”
孔子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编、整理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即最早的音乐教科书——《诗经》。
现存“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的《诗经》,是孔子在公元前484年间,自卫返鲁时,在三千余首约有五百年历史的民间音乐文学作品中,经过选编、整理、加工、润色而成的。他六十七岁时,又对《诗经》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与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诗经》的内容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国风》,绝大部分是西周到春秋的民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西周中、晚期的作品,多是文人
歌颂统治者功德的诗歌;《小雅》是周朝东迁以后的作品,
其内容多为写对统治阶级的批评及对社会流弊的讽刺。《颂》又分为《周颂》、《商颂》和《鲁颂》三种,都是统治阶级颂祖、祭祀用的歌辞。
孔子编订的《诗经》不但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也是孔子实施乐教的基本教材之一,成为最能代表华夏民族之文化艺术的经典着作。此外,孔子还编订过《尚书》、《易》、《礼》和《春秋》等古代文献,为后人总结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研究早期礼乐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思想资料。
2、创办私学,重视音乐教育。
孔子开创了我国古代私立音乐教育的先河,树立了中国
教育事业上的宝贵传统与光辉榜样。
孔子在制定培养弟子的教学计划里,把“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作为每一位弟子的必修课目,把乐置居第二位,可见他对乐教的重视。他在实施乐教的同时,也兼顾着德、育、体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实施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思想修养和文化艺术素养,由表及里地对人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最终使人成“仁”。
孔子礼乐并重的教育观,形成了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学
说与道德规范,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3、强调音乐的教化职能,注重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孔子把礼教与乐教视为政治需要的重要手段,治国育民
的要策。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他主张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淳化民风,洗涤人的心灵,改造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成为儒家音乐教育思想和音乐美学思想体系核心学说。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仍有很大的教益与启示。
4、提出内容与形式要统一,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
准。
孔子尤其注重人品的内在素养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他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即形式与内容统一的问题。音乐作品也要表里一致。他在听《韶》和《武》乐时,从“美”、“善”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政治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文艺批评原则。这种文艺批评标准,成为后世各朝代在推行音乐教育方案和实施音乐教育内容中的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孔子是位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艺术造诣很
深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对我国音乐事业的贡献是全面的、巨大的,为中国音乐教育史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