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一起拍动作的具体要求是:预备拍从第四拍开始,动作不可太猛,大约在1秒~1.5秒之间,幅度在25平房里米左右,高度在胸腺上下,以小臂动作为主,动作要有韧性。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指挥的起拍动作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目的的运动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高度综合的运动过程。而这样一个包括各种乐素的动作爆发过程却只有短暂的一挥间。因此,能否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将作品所具有的乐素和指挥所要表达的意图融为一体,向队员发出全面、准确、明了的指令,便成了这一动作乃至歌唱和演奏队员能否很好的进行艺术表现的关键。指挥的起拍动作应该全面的包括这些乐素。而一点不漏的将这些乐素在指挥的起拍中体现出来,是指挥起拍的真正内涵。
应该说明的是:指挥的起拍动作决不是固定不变的,千篇一律的运动过程。提出以上意见并不是要求并且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指挥均按一样动作和姿势去指挥。就以上所列举的两个作品的指挥起拍动作而言,由于不同的指挥在气质、身材、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队伍的规模以及唱奏水平方面差异很大,其指挥动作的幅度,高度等也可不尽相同。这里所谈的是那些最基本的、应该相同的指挥起拍动作,它在指挥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然,任何完美的指挥语言,在指挥和队员没有合奏过的情况下,决不是很快就能被队员所准确、全面地接受的。大家都需要有一个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排练。通过排练使彼此间达到一定的默契,即使是高水平的指挥和高水平的合唱队、乐队,也不可缺少这样一个合奏过程。上面所谈的指挥起拍之内涵包括了对内在情感的表达,要实现对起拍全部内涵的完满表达,决不是单靠手臂等肢体动作所能做到的,它应该是一个全身心地运动过程,必须依靠全身心的协调运动才能启发队员产生真情实感,才能使这群各具生命、意志,各具理解力、想象力的独立的个人在共同进行的合作中达到高度默契,从而实现尽可能完美的艺术表现。
五、合唱指挥的收拍技术
指挥的收拍是指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手或乐手的唱、奏能否有一个良好的结束,依赖于指挥的收拍是否清晰和准确。收拍的动作虽不像指挥图示那样有一个很明确的基本规范,它很丰富,可以有多种变化,可以有多种造型,但它同样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收束动作必须依据音乐结束时的音响需要、感情需要去选择收束动作的速度、高度、范围、方向和路线,并最终确定手势的终止点和基本造型。
收拍也有预备拍。也就是说,收束是由预备和收束两个动作组成的。不过,收束的预备拍与起拍的预备拍相比,其作用有所不同。起拍的预备拍最基本的作用是提示呼吸,而收拍的预备拍的主要作用是提示唱、奏将在什么时间、以什么速度、力度、什么情绪结束。
一般来说,指挥的收拍有如下四种基本情况,即强急收,弱急收,强缓收,弱缓收和中庸性收束(表现为强、中性和弱之间以及急、中庸和缓慢之间的细分不作叙述)。
指挥收束动作中的强收和弱收有四个要领需要掌握,一是依赖动作的幅度变化,二是依赖肌肉紧张度的增减,三是依靠动作的高度,四是依靠改变动作与身体的距离。
一般来说,手臂动作越大,手位越高,手臂与身体距离越远,肌肉紧张度越强,表现出的强度越高;手臂动作缩小,手位越低,手臂与身体越近,肌肉紧张度降低,则表现出的强度越低(越弱)。
指挥收束动作中的急收和缓收也需要掌握两个要领,一是依赖动作爆发速度,缩短动作全过程的时间,二是依赖收束动作过程(线条)拉长和缩短来获得。
一般来说,手臂动作爆发过程时间短,收束过程(线条)缩短可以可以表示急收,手臂动作爆发时间拉长,收束过程(线条)拉长可以表示缓收。
根据这一原理,将强收的要领和急收的要领结合起来便可完成强急收;将强收的要领和缓收的要领结合起来就又完成了强缓收;将弱收的要领和急收的要领结合起来,可以完成弱急收;将弱收的要领和环收的要领结合起来,可以完成弱缓收;各种因素中庸者,便可完成中庸性收束。
六、合唱指挥的拍点与线条
指挥的拍点,是指指挥在按排子指挥时拍与拍之间的转换所形成的折射点(角)。也是演唱、演奏者唱奏节拍强位音时的发音处或强位休止的呼吸处。拍点的形成,是由指挥在拍点前后的加速度和减速度所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