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基本技术
合唱指挥的工具包括两个方面:1、身体之外所利用的工具。2、身体本身可利用的工具。
1、身体之外可利用的工具
多年来,指挥使用的体外工具是指挥棒。主要作用是用来延长指挥的手臂,扩大指挥手臂挥动的幅度和范围,以利于乐手和歌手们在演奏时能轻松识别指挥的手势,迅速、准确地领会指挥的意图,提高演奏和演唱的质量和效果。
2、身体本身可利用的工具
指挥者的身体就是指挥的工具。根据音乐表达的需要,可细分为:手、臂、腰、腿、眼、面等。人的指挥活动,是一个协调的动态过程,整个身体都要参与活动。只是每个部位参与的程度(即动作或动态幅度、力度、主次关系等)有所不同。当指挥运用这些被称为工具的某些肢体发出不同的动作或动态时,被指挥者,可以通过视觉清晰地观察到指挥者肢体各个部位之间动作协调关系的细微变化,从而达到传递和接受指挥信息的目的。
二、合唱指挥的基本图示
指挥的基本图式,是记载指挥者在指挥各种不同节拍、不同节奏的合唱或乐曲时手臂挥动的方向和拍与拍之间运行路线的图形。
指挥的基本图式体现了音乐节拍运动的基本规律(即强弱规律。如二拍子的强弱、三拍子的强弱弱、四拍子的强弱次强弱等等)。凡音乐中使用的节拍,都有相应的基本图式予以表示。
音乐中,常用的拍子有一拍子、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五拍子、六拍子、七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等。指挥时所遵循的基本图式如下:
三、合唱指挥的图式及变化原则
当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依照指挥的基本图式来规范指挥的基本动作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并严格按照指挥图式进行指挥的时候,我们又要看到用图式记载指挥动态过程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就音乐的节奏、音高、速度、力度、织体、情绪等要表达的内容而言,指挥的动作应是一个极富变化的、生动的、具有一定秩序并有一定随机性的活动。根据音乐表达的需要,指挥的动作和手势必然要随着音乐丰富而细腻的变化而变化,指挥的图示显然不能全面地将它们详尽地记述下来,事实上,书本上的图式,只是给指挥们提供了一个手臂的基本运行方向和这样或那样的手臂运行路线的范例,而不是全部。指挥应该根据音乐表演的需要,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变体和组合,既可纵向拉长,又可横向拉宽,既可整体放大,又可整体缩小,既可使用曲线,又可使用直线,既要保持一般意义上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又能赋予指挥动作以更多的可变性和适应性,既便于演唱、演奏者与指挥的交流与合作,又可使指挥充分展现个性,使动作能够获得更加生动、流畅、丰富、自然、感人的视觉效果、从而更有利于推动合唱的进行和发展。因此,我们既要研究和规范指挥的基本图式,并用图式规范我们的指挥动作,又不能把书本上绘制的指挥图式看作是唯一的、一成不变的图式。我们不能过分强调基本图式的某种形态和某种形态的作用,甚至没有必要去讨论图式正确与否,更不能将其固化、绝对化,以至于使指挥陷入图式的束缚之下而不能自拔,影响指挥的发挥,影响音乐的表现,使音乐失去应有的活力和感染力,甚至陷入呆板、生硬、单调的指挥境况。
四、合唱指挥的起拍技术
指挥的起拍动作是指挥基本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时间上虽然短暂,但这一动作做的准确与否,明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良好表达和整体的演唱效果。
毫无疑问,起拍动作的基本意义,就是向队员暗示开始唱、奏的指令,带领队员整齐地投入合唱表演。有过初步指挥实践者,均可较为准确、明了的作出这一动作,而队员们也完全可以依照这一单一目的的手势整齐地投入唱(奏)。但是,要使人们相信,一个丰富的、高度统一的、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艺术表现将会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手势下出现是困难的。也许与这样指挥合作的队员可能是优秀的演唱、演奏员。他们常常各自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较强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然而,当共同进行艺术表演的时候,他们却都要全面服从于指挥,统一在指挥的手势之下。在将要开始的艺术展现前的一瞬间,需要指挥给他们明确地指令,让他们明确了解应该以什么样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和情感来开始这共同进行的艺术展现的第一个音乃至乐句,而不是依照各自的理解和想象去唱奏。这种要求是艺术表现所不可缺少的。缺少了它,一个几十人乃至上百人所共同进行的良好的艺术展现的开始当然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当指挥即将发出动作的时候,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要有一个对作品全面、正确解释的指挥意图,并应在起拍的时候,将其准确无误的传递给队员。所以指挥的起拍动作,仅仅包含了预备——开始这层意义,并把它做好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向队员提出不同的作品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包含的乐素(包括速度、力度、音量、音色、音区、方位及音乐情绪等)列入指挥起拍意义的范畴,并同预备——呼吸一同融进指挥的起拍动作之中。也就是说,指挥应该在这最有准备、最醒目、最先作出因而也就是最重要的第一个动作中,将以上所谈的起拍的全部内容融为一体,爆发于一挥间,向队员作出准确、明了而全面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