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拍技术范例(1)
我们不妨以《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这首领唱与合唱歌曲为例,来剖析一下它潜在的音乐内涵和指挥的起拍所应表现的内容,以及具体运用什么样的动作规范来实现这种暗示——即指挥起拍之内涵。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这首歌,展示了中国像一轮鲜红的太阳,升腾的世界的东方,展示了中华民族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和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坚定、庄严、雄健,号角嘹亮而辉煌,步伐整齐而坚毅。歌曲的第一小节是弱起,即音乐从第四排开始,指挥的预备排必须在第三拍开始。右手执棒做好准备动作后,迅即向右一挥,并向上方往回一转,突然停住。这突然向右一挥,也就是指挥此歌的预备拍。这一拍,即指挥图式的第三拍,向管乐演奏员提示做呼吸动作;接着突然又短暂的停留,给队员一突然屏气、拉紧嘴唇的启示。我们知道,演奏员是否有从容而良好的呼吸,是否能在同一时间屏气并适度拉紧嘴唇,是决定前奏音乐的第一个音甚至第一个乐句是否能整齐一致的吹奏出来的关键。那么,在完成了一挥、一听两个动作之后,指挥的起拍动作便已完成。演奏员的预备心理和预备动作也已完成。至此,迅即向上挥起指挥棒,便可以使队员在和有准备的情况下,准确地吹奏出5︱5—的前奏来。应该说明的是,这个最后向上挥起的动作,是指挥起拍动作的一部分,它是与始于弱拍的乐队前奏的第一个音(sol)同时发出的。所以,它就不仅是第一个音(sol)的指挥动作了,它还同时作为第二个音——强拍5---的预备动作而出现。
这首歌曲是进行曲速度,所以,预备拍动作不宜过快或过慢。过快,不宜表现庄严、稳健之气魄。过慢,不宜表现革命的热情和信念。因此,这一动作应在大约0.6~0.8秒的时间内完成。从而准确地将进行曲速度提示给队员。
提示力度的变化,通常是用改变动作之幅度来体现的。但决不能忽视手、臂等肢体的肌肉紧张度在表达力度变化方面的作用。利用肌肉的紧张度来体现指挥对力度的要求,往往比靠改变动作的幅度来体现力度变化更能收到以极小之动作,发挥极大之威力的效果。因此,此曲的起拍,除了应有适当的幅度外,整个手与臂的肌肉还应适当收紧,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手腕的动作要干脆、有力,这样才能表现出作品所具有的坚定、庄严、雄健、整齐而坚毅的形象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用扩大或缩小动作幅度来体现音量之变化非常有效。动作幅度大,给人意象的启示;动作幅度小,给人以轻的启示;这首歌的前奏先是小号领奏,然后,乐队全体投入演奏。音量比较大。因而,动作不宜太小,否则,就不以表达出中国人民团结、统一、热情、豪迈的伟大形象。
动作的幅度,是指动作活动的范围大小而言。动作的高度,是指动作在哪个区域活动而言的。动作的高度要根据歌曲演唱的不同情况来调整。这首歌曲的前奏是小号领奏,小号在和声中又处于旋律位置,所使用的音区又是该乐器的最佳音区,音色嘹亮而辉煌。为了表达指挥对这种音色的要求,起拍动作的高度应放在中上部位。即以肩为中心的上下适当范围内,活动。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合表达这种特定的音色。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起拍动作的目的应是多元性的。应在一个动作中包含这样几大乐素:呼吸、屏气(同时拉紧嘴唇)、开始、速度、力度、音量、音色等。根据这一原则,对这一动作的具体要求是:动作爆发的速度为0.6~0.8秒左右。第三拍挥出后(指预备拍)要有突然的短暂停留,手臂等各部位(包括面部表情),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腕部动作要干脆、有力,动作的幅度适中,动作高度在以肩为中心的上下适度范围内等等。
2、起拍技术范例(2)
又如《伏尔加船夫曲》,这部作品所表现的是生活在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纤夫的勤劳、坚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朴实情感,勇于为生活而抗争的伟大精神,以及纤夫们在奋力拉纤的生动场景。歌曲的开头,是以男生弱唱来表现纤夫们由远而近的拉纤场面,声音深沉、浑厚而内在,清唱中带有坚毅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把汗水。这吼声从很远很远处传来,这力量在很远很远处便可感到。
因此,这首歌的起拍动作提示出的内容是预备、呼吸、开始、稍慢的速度、弱唱、富有弹性、坚韧、浑厚深沉的男生音色、力感和坚强的内在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