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合唱指挥大赛在业务方面的策划、评比等大量问题,均由中国合唱协会的专家们研究。而在研究中,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会长、中国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系系主任、合唱大赛评委会主任吴灵芬教授,即主要策划人之一。为此,笔者特地采访吴教授,请她谈谈对这次大赛的观感及建议,吴教授十分热情地在百忙中分几块时间几次录音,同意了采访者的要求,畅谈了自己在大赛后的思考。笔者即根据她的录音记录整理此篇文稿,在写的同时,深为参赛选手的孜孜好学、教授们淳淳善导之情感概万分。不禁思忖有这样的教与学,还愁不出优秀的青年指挥吗?以下是吴教授的录音讲话:
关于这次大赛,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主要是通过报名、培训及比赛,我们兴奋地看到涌现出很多年轻人。他们朝气蓬勃,对合唱指挥艺术热爱执着,令人感到欣喜欣慰。大赛中,我们忙于各项工作顾不过来,而赛后,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对这些可爱的年轻人我们还有许多话要说,许多事要做哩。
首先,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发展合唱是有其特定的条件的。近20年来合唱蓬勃发展,但大部分是群众歌咏活动,而这些活动常常需要指挥有很大的奉献精神。从国内外合唱形势的发展来要求,必须在有奉献精神的同时,还应有一定的指挥技能。这就是一个指挥必须具备分析作品的能力。也是我今天要谈的第一个问题:
指挥对作品的分析正如医学院的解剖学一样重要。指挥在拿到一首(部)合唱作品时,首先要把作品掰开了、揉碎了、弄清楚作曲家在这首合唱曲中的要求,看清楚他想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技法、手段来达到一个音乐形象的塑造。如他想描写一个很雄伟的情景的话,他用的是什么样的和声?用的什么样的人声配置又用什么样的力度?这就是说,指挥在指挥一首合唱曲前,一定要会解读歌谱。这方面,在音乐院校的指挥系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学习时指挥系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要与作曲系同步学习作品分析。不论是大作品、小作品,你都要把它支解开来,分析开来,然后再把它归纳起来,这时你才能居高临下的去看它。我们常讲要从艺术的高度出发,但要从艺术的细节入手,可是这个艺术细节从何而来?这就是作品分析。这种教学,对合唱指挥系的学生来说是较容易的,但是对社会上广大合唱指挥爱好者就难了。可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指挥对一个合唱团的重要性,唯有指挥的提高才能使合唱团逐步提高,否则你的指挥就只能是打打拍子应付而已。而真正的想用一些技法手段让合唱团唱得很美很感人,这就需要指挥去专门做些作曲技法方面的学习,即提高解剖谱子的能力。
第二种能力需要有会演唱多行纵向乐谱的能力。因为你若只会唱一个高音声部的谱子那很简单,但要在唱一个声部的同时又能顾得上别的声部的节奏和旋律的流向及和声的要求,他脑子里是个纵向立体感多行的设计方式。所以在音乐学院里我们称这个为总谱读法,这个课他至少应该做到在会弹上面高声部的同时,能唱男低音或中间声部的音调。现在不少指挥只会唱主声部,其实非常重要的是在中间的声部,低音声部。低音声部是合唱的基石,基础。所以要求指挥者能纵向立体地来读谱,能首先想到自己一出声就是一个和声效果或是多层次的音响效果。能想像或能驾驭不同走向的各声部律动或旋律的动向,所以指挥要想达到这种驾驭能力,他就要对谱子熟悉,也就是说这种能力来自他能熟练地阅读总谱上面的各个声部。为此平时可以采用这种练习方法,他可以口里唱着女高音声部,手里拍着男低声部的节奏。要求他要一心多用,要全方位的指挥各声部,并使其谐调,这种读总谱的能力便于他将来掌握声部平衡。比方说有的声部静,有的声部动,他就应非常了解,各个声部间的关系。
第三个能力,如果是指挥合唱的,他就要有声乐演唱技巧的知识、概念。因为指挥合唱和指挥独唱在概念上是不一样的,如唱独唱,你的吐字就要较慢地出来,要把字念出来。唱合唱却常常是字和声韵一下子扣在一块,一同出来,而声母的训练要特别准确,这就是独唱和合唱声音训练的不同。在合唱的声音训练技术中,指挥必须知道在一部作品中作曲家可能把一个声部写得很漂亮,例如有的作品把男高音声部写的好,唱起来非常舒畅,可是男高音在这部作品里却是副声部,不是主要的声部或者他只是和声当中的一个声部,那就不能够让这个声部的声音过分地突出,比任何声部都响、都亮。所以如果需要把这个声部唱得这么漂亮,你就要让他和别的声部同步进行,融合在合唱队的声音里。这就需要合唱团有一定的声乐技巧,所以指挥必须对声乐技术也要有研究。
第四个问题我们要有语言知识。现在大家唱的都是群众歌咏中的歌曲,听众也都熟悉你的歌词。但是如果你对中国的东西南北,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语言吐字咬字的常识不了解,你只能用普通话的概念去处理地方性很强的作品的话,那就影响到这部作品的表现。有的是世界上的文献作品,这些作品的歌词大部分是拉丁文,你若要学习这些作品根本的技术的话,你就要会一点拉丁文的读音和念法,你才能体会到作曲家是怎样用声音将拉丁文的音节面的组合在一块给人一个非常漂亮的美感。如Ave maria这样一个歌词,可能在世界上有几万首这样的作品,大家都要唱,可就一个Avemaria这样一个文献性的东西,从最早的几个世纪到现在21世纪,作曲家仍然用同样一个词写出不同的作品,那你就最容易通过这一个词来看到这些作曲家在技法上的不同及改变,这样你就能在不同节奏,不同地方的写作技法,把这同样的歌词念得有声有色,而使你在指挥这些作品时有一种时代变迁的痕迹的特点。更何况还有很多文献是用英文、法文、意大利文唱的,这些外文你都应知道各种语言的念法就可以。比如唱法国歌曲,他很多音乐似乎是没有重音的非常平滑,要求唱得很柔软,这就要求演员非常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地来唱出旋律的滑美。而德国歌有些重音的痕迹比较强。重音在什么地方?怎样体现在音乐当中的技术?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各国各地语言的特点,具备一些语言知识。只有这样当你唱一些用中文配歌词的外文歌曲时,你才能想象得到这些外国歌曲的原文歌词与音乐结合的味道,你才能想到只有知道一些语音知识才能体现这些作品的风格。对于这些我认为一个合唱指挥是完全应该做到的。
最后一个问题要讲的是排练技术。为这次比赛,我们特地安排了一个合唱队为参赛的选手来做艺术实践的现场排练。大家在学习指挥的过程中,大都是首先由指挥教合唱团练谱唱歌,合唱团会唱了,指挥也会唱了,然后加工训练到他们能站在舞台上演出。在这个过程当中,指挥排练时的用意、手段,都会不一样。我们说假如你具备相当的排练技术,在排练时你能用最清晰、最简单的话说明一个最复杂的问题,你本来要用几分钟才能说清的,结果你只用两分钟就能说清楚了,再加上你的手势,这种排练就节省了不少时间,提高了排练的效率,这种排练效率源自哪儿呢?就源自你对作品的分析和一些演唱的技巧的熟悉。特别是你一拿到谱不论是四行谱还是八行谱,甚至有的合唱声部很多,你都有一个纵向的多声部的概念,这些都是基于你具备了前几项能力,我们说手势在指挥系的教学里真的只占10%,再说少点5%。所以你在排练整个合唱的过程中,手势的作用也是很少的,只有在合唱队唱熟了,演出时演员们才能抬头看你的时候,你的手势才能发挥作用,更多的需要对谱子在你心中有数,使你在排练中有提高排练效力。你的表达能力,你排练的手段是你达到一个目的方法,所以更多的要求就是你的排练能力。
早期的一些合唱和20世纪以后的一些合唱,其实都不能用手,而是必须用你的肢体语言,你的形体动作,一种动感指挥来排练,来训练合唱队直至演出,这个手势都和全身一样去服从音乐。20世纪以后节奏的地位非常上升的时候,你也必须借助你的形体来和合唱队员同步地感受音乐的动向,他的前进和他的发展。而完全用手势指挥的作品只是那么一段历史时期。但是,即使在这一段时期,比方浪漫时期的作品,特别是你也不用太多的去表演你的手势。大家都唱熟了真正发挥你手势作用的时间也是不多的。
另外,一个指挥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呼风唤雨的统帅能力,是需要你这位指挥有一种品格。这方面有时在课堂上训练不出来,这就需要他原来的功夫。他若对作品心里有数,他就有一份胆量,同时他又有一种和合唱队员交流的能力,一种付出自己的热情,在群众面前,在歌咏队面前他有一种激情,愿和大家同步前进或愿付出自己的劳动,把这个合唱队从很低的水平通过你的帮助一点点把他拔上来。这就是说对一个合唱指挥的要求,其实在某些方面,在面对面的和合唱队员进行在对歌词表达情感交流方面,要比做一个乐队指挥要难,这是我们的体会。好多人说指挥乐队要比指挥合唱队高一等,我的看法是在于你指挥什么作品、你能把作品指挥及处理成什么样的。不论合唱指挥还是乐队指挥归根到底是你能把作品诠释到什么程度?作品给你后你能挖掘出多少?然后用人声体现出来或是用乐器体现出来,这一点对指挥的要求,不管是对乐队还是合唱队都是共同的。因为通过比赛看起来我们的年轻选手有一些在复试中安排了听错音以及听和声的试题,这是看他拿起这部作品对声音、立体声音的感觉怎样?这个技能能保证你将来对合唱队不停地纠正他们的错误并把合唱团带到一个高水平的基本保证。这是指挥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没有音乐的概念,对纵向和声组合发出来的音响概念在指挥脑子里完全是空的话,那就很难保证你能使这个合唱队有序前进,如果你的节奏感好的话,你也只能把拍子打对了,但是对合唱队,达到和谐,达到一定风格的要求,你就做不到了。这次我们特地提前一小时给选手读谱,我们要求总谱读法要求读明快,要迅速地看,看什么呢?当然是要判断这个题目的规定,你首先要想给你规定的题目是什么?速度是什么?曲调是什么?风格是什么?所以,看起来这两项在复试当中我们安排的考试,就是指挥自身对声音的感觉的考试。最后决赛时,同样提前一小时给谱子,让大家拿到谱子很快地作出判断,然后有个合唱队给你排,那就看你是否有迅速视谱的能力,总谱读法是否非常快?因为你总谱读得快,你就能非常快地把作品的结构搞清楚,对作品基本上有个大概的分析。然后,你就可以让这个合唱队按照你的想法把它唱出来。这方面我们确实要谢谢中国音乐学院合唱团,他们在这次比赛中做了大量工作和贡献。这个合唱队很漂亮,视谱很快,20多首合唱曲他们几乎只花了六七次排练,基本完成。然后,在排练时,他们就能看着这个指挥,他怎么指,他们就怎么唱。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合唱队,帮助了比赛进行,同时让有的选手看到自己的不足,暴露了一些问题。因为很多指挥习惯于拿到一个新谱,先教合唱团唱歌,大家会了他自己也会了。可这次是面对着一个合唱队,他们有能力自己唱下来,有能力把自己声部的任务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指挥把它带完了一段音乐以后,应该还带什么呢?也就是说只需要你把这个作品调整,进行风格上的调整,声音上的调整,各个声部平衡方面的调整……这个就测出来我们的年轻指挥的水平,是很好?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为有些人可能在他单位里,从来没有碰到这样一个视谱快的合唱队,所以,他就不太适应,他就在这样一个合唱队面前就有点手足无措了,就不知该做什么了,从而也暴露了他“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有些选手后来名次往后的原因。有的选手却是有一种意志,他强烈对要达到自己的要求,不达到我的要求就不行。
同时我还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指挥和合唱团之间的提高就是教学相长,互相配合的。目前的合唱队都呼喊着没有谱子,没有什么可唱的。这有几个原因,一是指挥对世界各国非常有利于合唱队提高的一些文献不熟悉。二是相当大的一部分指挥脑子里曲目太少。三是不少指挥读谱能力慢,不会纵向读谱,或有作品却不知道哪些作品可以用,哪些谱不能用。另外就是我们国家自己创作的作品很少。因为我们客观上缺少这种条件。比方说蒙古的恩克巴依尔,他的母亲就可以连着几天唱几千首歌不带重调的,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歌唱的环境当中,后来他又身处在一个非常优秀的蒙古青年合唱队当中,所以他的创作成活率很高。另外,即使是一个非常有合唱特点的作品,但人们唱起来又非常难,非常不符合人声的特点。国外的70%的作曲家,像莫扎特、海顿、勃拉姆斯,很多人就是从教堂男童唱诗班出来的。如勃拉姆斯,他虽然写了四个交响乐,但是他写了300多首很漂亮的合唱。他们是从合唱队里出来的,培养他们成为音乐家的基石就是合唱。因此他们对合唱的结构,合唱队里发出声音的音响结构,怎样的写法他们非常熟悉。在音乐史上,合唱比乐队早了300年。在没有乐曲之前,一直是合唱,这部分的文献是相当大的。当然过去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对这方面我们国家介绍的非常少,指挥头脑里作品样品少,所以他们对千变万化的各种合唱的风格想像力就差一些,仓库里可借来帮助学习的资料来源也少,再加上我们国家自己的创作特点不符合声乐规律,这就造成了问题的严重。我国有一些民族他天生的就有多声部的东西很漂亮,但这些让其他民族的人唱起来很困难,即使是这样也需要从这样一些即兴的自然和声中去学,把自己民族音乐发展起来,扩大起来。汉族也有自己的民歌、小调、劳动号子等,但由于不少人从小未能生活在歌咏活动之中这就有困难,然而像拉小提琴的人,他很容易做一个指挥,他感受的很多。因为学琴要从几岁开始。我们的作曲家们,他没有歌唱过,而人的声音最直接撞击每个人,这样一个乐器,他有他自己特殊的处理方法和音乐要求。有些歌看起来非常非常难,如俄罗斯的歌很难,而你真正唱会后也不过如此。因为他太符合人声的发展规律。从两个方面来讲,外国的文献在仓库里不多,我们自己的创作也很少,这两方面造成了我们合唱团还不够多样化,有特点有个性的合唱团,更少了。这就是创作,合唱团、指挥互相作用。创作不够作品少,合唱队潜力受到影响,合唱队受到影响,指挥也无人去逼迫他去提高,指挥自己就保持他的现状,这样的不良循环我们觉得一定要解决。我们通过这次比赛考虑将来一是鼓励大家解放思想,多唱,多学习,多听一些欧洲的名著,如勃拉姆斯那么多的合唱作品,我们国家很少唱,但实际上他的作品非常的美,有些勃拉姆斯的合唱实际上是法国的流行歌曲,法国的民间歌谣,唱法文实在困难,你可以翻译成中文唱,你可以感受到,你可以触摸到,当时拉姆斯的生活。你可以通过一首歌触摸到那个民族,那个国家、那个时代的脉搏,如果大家听得多一点,脑子仓库里多一点,我想是有助于作曲家创作,有助于合唱队提高,也有助于指挥自身知识结构改善的。从这些角度上讲,今后我们这些专业工作者要做的事非常非常多……
吴教授谈了许多问题,要不是时间有限、她还有许多要对年轻指挥们谈,可以看出这些教授、老指挥家,多么期盼后来者居上,后来人快点成长,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