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对比法:
对比法,是指挥们在合唱作品声部间、段落间、乐句间、两音间、反复间等音乐局部,对演唱的力度、速度、音色、情绪、以及其它多种演唱因素作出不同安排,利用其表演的先后变化,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增进歌唱情绪的递进与起伏,最大可能推动音乐的发展,造成戏剧性歌唱效果的一种合唱表演艺术处理手法。也是影视、文学、绘画、摄影等许多艺术门类在对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创造时不可缺少的、广泛应用、且十分有效的艺术处理手法之一。
合唱表演艺术处理的对比手法有许多要素组成。内涵十分丰富,归纳起来,可以包含音色对比、音量对比、速度对比、连跳对比、刚柔对比、情绪对比、语气对比、调性对比及混合对比等九个方面。一般在音乐进行中横向使用。指挥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这些手法,使先后出现的音、乐句、乐段形成鲜明对比,使合唱的音响凸现出许多矛盾的激化和解决,强调与平衡,如:速度的快慢对比、力度的强弱对比、音色的浓淡对比、情绪的弛张对比等等,以期进一步增加音乐表演的生动性、动力性、新鲜感、丰富性,强化音乐的表现力、感染力和震撼力,丰富听众的实际感受,提升和扩大合唱表演的实际效果。如指挥家们在指挥《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时所采用的速度对比(前半部分处理为稍慢、后半部处理为由慢到快,再以快速进行反复,最后再渐慢至结束)、《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的力度对比处理(第一遍:中强;第二遍:弱;第三遍:强)、《黄水谣》一、二、三部分的情绪对比(第一段:抒情、自然;第二段:悲愤、压抑;第三段:痛苦、凄凉)、速度对比(第一段:中速;第二段:慢速稍自由;第三段:慢速)、力度对比(第一段:中强;第二段:强;第三段:弱)等的实践,都是很好的范例。
六、点缀法:
这种手法不对歌曲的原有形态和样式等作任何改动,主要是在旋律的某些音上、或在音乐某个细微的局部上添加滑音、重音、保持音、连音、跳音、倚音等装饰性要求,乃至在演唱上,对乐谱原有标记所提示的要求进行更为夸张的处理,以期达到突出合唱演唱的某种风格,明确强调合唱演唱的某种语气或情绪、进一步创造某种特殊的音乐情趣,获得锦上添花效果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法。如将《乌苏里船歌》(赫哲族民歌,瞿希贤改编)第三段歌词中“笑开了满山红杜鹃”的“开”字所连的四个音符唱成跳音,以表达喜悦心情,强化生动的演唱效果;又如把《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一部分女声二部合唱中“男女老少喜洋洋”中的“喜”字所连的两个音断开来唱,喜悦之感更浓;再如,演唱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海民歌,蔡余文、杨嘉仁编合唱)中“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爬”字、“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中的“梳”字、“为什么我的姑娘不出来”中的“不”字、以及结尾处“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轻轻地扔下来”中的“扔”等字时,略微上滑,语气稍加,尾音突然减弱并保持,与下一字的连接形成似断非断等处理,都使音乐的表达更加生动和真切。
合唱表演艺术处理六法,是对合唱表演艺术发展中指挥处理普遍实践的初步总结。六种方法的名字,是笔者对指挥家们艺术处理实践具体内容的分类概括。然而,指挥家们的实践是丰富多样、不断创新和不断深入的。一种方法,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也会在人们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然而,对现实活动中人们已有的、较为成功的实践进行总结,并将其用于后人实践的借鉴或参考,正是本文提出有关合唱表演艺术处理六法的意义所在。相信,合唱表演艺术活动会随着更多人的不懈探索、大胆实践和认真总结,呈现更加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