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十五讲 第十三讲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上)
捷克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只有不到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但在世界音乐史中却起到过非凡的作用。捷克曾经被称之为"欧洲的音乐学院",它在整个欧洲的音乐地位无与伦比。早在18世纪,欧洲着名的"曼海姆乐派"的重要音乐家都来自捷克,而欧洲许多着名的音乐家又都曾经到过捷克,比如贝多芬、莫扎特、李斯特、柏辽兹、瓦格纳、马勒、柴可夫斯基......都是灿若星辰的人物。到捷克去,确实能处处和这些音乐家邂逅相逢,时时有可能踩上他们遗落在那里的动人音符。在19世纪末高举起民族音乐大旗而在整个世界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也都是捷克人。如今说起捷克的总统,也许许多人已经不大清楚,但提起捷克,提起布拉格,谁会不知道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呢?
捷克这个民族是个奇特或者说奇怪的民族。这里的人心灵手巧,它的手工制鞋业在世界有名,波巴牌皮鞋现在依然是世界名牌;手工的玻璃雕花工艺,从现在遍布布拉格街头的玻璃小工艺品,就可以看出那细致入微不亚于我们的牙雕和刺绣。大概是过于细腻纤巧,这里的人缺少强悍之气,甚至可以说有些软弱,40年代德国入侵,投降德国;60年代苏联入侵,投降苏联;90年代哈维尔执政后,又开始投降美国。
但这个国家充满着艺术的色彩,也不乏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这大概与奥匈帝国的关系密不可分有关,它长时期是作为奥匈帝国的殖民地存在,既受着奥匈帝国的影响,也受着奥匈帝国的奴役。在许多世纪里,布拉格一直是帝国中心,皇帝居住的所在地,到了17世纪才把中心移到了维也纳。18世纪帝国的玛丽亚皇后在位40年,皇权在握,她对艺术情有独钟,而且很在行,对捷克的艺术尤为欣赏,于是便把布拉格当成了帝国的后花园。由于这些方面的作用,再加上捷克本土的人文和地理环境的作用,便使得它的土壤含有的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成分一样复杂,方才生长出这样的柔弱的民族性格,却也分外适合一批优秀的人物破土而出,不仅为捷克所公认,同时走出捷克走进世界。数得出来的就有思想家胡斯、教育家夸美纽斯、天文学家赫尔、甚至连文学家卡夫卡(一般人都认为他是奥国人,但捷克人却顽固地觉得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布拉格现在还保留着他的两处故居)、昆德拉也是从捷克甚至可以说就是从布拉格走向世界的。一个并不大的民族,能够涌现出这样多如灿烂群星的伟大人物而为世界知晓,这个民族实在是了不起的。
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音乐家。有着这样的良田沃土,他们不冒出来,也会有别人冒出来的,不冒都不行。
斯美塔那(B.Smetana,1824--1884)公认是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坐捷克音乐的第一把交椅,他当之无愧。他在1874年至1879年所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已经成为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经典,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第二首《伏尔塔瓦河》,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其实,其中第一支乐曲《维谢赫拉德》,也是非常有名,尤其在捷克,尽人皆知。因为伏尔塔瓦河和维谢赫拉德对于捷克来说,都是一样至关重要的地方。伏尔塔瓦是一条河,维谢赫拉德则是一座山,它们在布拉格的地位非同寻常。据说,很早很早以前,布拉格还只是一片密密森林的荒蛮之地的时候,捷克的第一位女公爵里普谢公主突然有一天站在了维谢赫拉德的山顶,指着伏尔塔瓦河的对岸说:这里要建成一座与日月同辉的城市!布拉格从此才在这个世界上诞生(斯美塔那还曾专门为普谢公主写了一部名为《里普谢》的歌剧,1881年在布拉格公演)。
想一想,一首乐曲中能够出色动人地囊括了一个国家这样两个标志性的地方,是这样的一条河流、一座高山,就像我们的长城和黄河一样,能不使这首乐曲蕴涵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吗?《维谢赫拉德》开始时竖琴那舒缓而清亮的回声,流水一般从远古淌来,声声拨弦在微弱的管乐和弦乐的伴奏下,那样的如泣如诉。后面出现的铜管乐高扬着,猎猎飘荡着旗子似的,万马奔腾起来似的,维谢赫拉山峰和山峰上的古堡,都默默地矗立在残阳如血里一般,音乐里有一种悲壮。最后,双簧管清澈而悠扬地响起来,游吟诗人一般悲凉的歌声中,竖琴又出现了,就像放飞的一只洁白的鸽子又飞了回来,翅膀上驮着夕阳,嘴里衔着草叶,静静地飞落在我们的肩头。无语之余,真是动人之极。
《伏尔塔瓦河》那美丽的旋律已经为每一个爱乐人耳熟能详,如今每一年5月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的开幕式都要必演这支曲子。它确实已经成为布拉格乃至整个捷克的象征,以独特的声音为它的祖国塑形。如果声音也能够矗立起纪念碑的话,它是布拉格最高耸云天的纪念碑了。开始时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美妙的音符,紧接着小提琴温柔地和它们呼应着,跳跃着,整个乐队有节奏的衬托着,此起彼伏着,是那样热烈而富有歌唱性。而在最后时刻那美丽的旋律旋又响起,就像美丽的姑娘裙裾一闪,又出现在河中的浪花起伏之间似的,鬼魅一般那样迷人,并不仅仅是纪念碑那样威严,人情味也浓郁得很。
似乎我们应该继续听下去,下面的曲子依然动听而让我们割舍不去。
第三支曲子《萨尔卡》是歌颂复仇的女英雄萨尔卡的一首抒情诗,斯美塔那开始就先声夺人,以激烈的交响效果来衬托着他心里翻涌的激情。然后,他似乎有意加强了单簧管与大提琴、木管与小提琴的对比,有意加强了前后节奏的起伏变化,用不同的乐器和跌宕的声音制造出戏剧性的氛围和效果。
第四支曲子《波希米亚的森林与草原》是歌颂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幅油画,斯美塔那曾经说只要他站在祖国的大地,来自草原和森林的各种声音都会让他感到亲切熟悉。这是只有音乐家才会拥有的深切感触和细微的分辨率,纷至沓来的各种声音就像敏感的种子一样播撒在他的心中,迅速地萌发长大,花开般芬芳四溢。单簧管的一丝忧郁,双簧管的一缕湿润,圆号的一份旷远,速度不住加快的小提琴,鸟一样翅膀追着翅膀,飞起飞落之间光斑闪烁着,带来了风的气息,在远处的草叶间和林莽中聚集着摇荡着。
第五支曲子《塔波尔》是缅怀前辈一支发自肺腑的颂歌,塔波尔是一个小镇,因15世纪出现了胡斯这样一个捷克的民族英雄而闻名,为了反对强权,为了民族的觉醒,他领导的波希米亚战争就在这座小镇爆发。铜管乐中、鼓点喧哗中,有些沉重,只有在木管和长号出现之后,音乐才如急流退去呈现出潮平两岸阔的情景,一种悠长的旋律绵延迩来。斯美塔那肯定是怀着无比崇敬的感情,迎风怀想胡斯和他的那些战死的英雄,这段音乐才显得格外神圣而庄严。
第六支曲子《布拉尼克山》,那是胡斯党人的长眠之地,人们说他们并没有死,随时都会从布拉尼克山间走出来。双簧管奏出的牧歌一般感人的旋律,阳光下露珠一般明澈;圆号在远山回荡,像是呼唤又像是长叹,那样哀婉,又那样温暖。速度急遽的乐队,急行军似的奏响嘹亮的进行曲,密如雨点,马蹄声碎,那样明快,又那样令人心碎。
任何一个听完《我的祖国》的人,都会为之感动。它比一个国家的国歌还要丰富,还要更生动明晰地让人感受到捷克山河的壮丽和人情的浓郁,以及站在伏尔塔瓦河畔或维谢赫拉德山巅的斯美塔那被风吹拂起的衣襟和头发。
我忽然想起那一年去布拉格,沿着静静的伏尔塔瓦河走,街道很宁静,没有有些旅游城市的那种人流如潮的嘈杂。在街道的一个街1:31,我偶然看见一个蓝色的街牌,上面的字母拼着的是斯美塔那的字样,心里一阵惊喜,莫非就是斯美塔那大街?便问主人,他们点头,告诉我对,就是斯美塔那大街。我一下子像是和斯美塔那邂逅相逢似的。那一天,我们路过这里恰是黄昏,一街金色的树叶在头顶轻轻摇曳,一街金色的落叶在脚下瑟瑟作响,像是一群活泼的小精灵。伏尔塔瓦河的河心小岛上更是美丽动人,那一丛丛金色的树木环绕成一幅绝妙的油画,树叶定格成为金子做成的叶子,树的呼吸和河水的涟漪化为了一种旋律,一对年轻人正在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成为了画面中相得益彰最动人的一笔,天衣无缝地融化在金色的韵律里,让人觉得如果恋爱在这里才是无与伦比的,即使是普通的亲吻也会夹着那金色的韵律,吻进彼此的心中而意味深长,浪漫无比,变成金色之吻。满树金色的叶子飒飒细语,在为他们伴奏,也在为我们伴奏,同时,也在为布拉格伴奏。
我想,这伴奏的旋律应该是来自斯美塔那《我的祖国》中那首最着名的《伏尔塔瓦河》。如果我们知道斯美塔那谱写这首《我的祖国》时,正是突然双耳失聪的沉重打击到来的时候,就会对这首交响诗套曲涌起另外一种感情。想想当这首乐曲正式演出的时候,斯美塔那坐在音乐厅中,却已经听不见自己谱写的旋律了,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情景?我猜想他肯定如我一样也曾经走过这条街道,甚至不止一次地走过这条他比我还要熟悉的街道,眼前这条伏尔塔瓦河流淌的声音,他听不见了;眼前这秋风拂动一街树叶的金色声音,他听不见了;街上走过来的他那些熟悉的朋友热情的招呼和陌生人们亲切的交谈,他听不见了......他该是何等地痛苦。而在完成这首乐曲之后的第五年,也就是1884年在他60岁生日的时候,他患上精神病,和舒曼一样被送进了医院,并在这一年去世。有时候,美丽的情景和美丽的旋律,就是这样和痛苦的人生痛苦的心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故意造成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们享受着美丽的同时,消化着痛苦。我们似乎还应该说一下斯美塔那的另一部有名的音乐,他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因为他不仅是作为一名管弦乐的作曲家,而且是以捷克民族歌剧的创始人的身份,为世界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