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Musical)是一门独立的大众表演艺术。它既不从属于戏剧,也不从属于音乐,更不从属于舞蹈,而是戏剧、舞蹈、音乐三大门类的综合。
一、 音乐剧的定义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韦》对音乐剧的界定所示:它乃是能“激发情感而又给
人娱乐”的“戏剧表演的作品”。如果说,戏剧本身是一种综合艺术,那么与话剧相比,音乐剧则是“综合性”充分发挥的戏剧形式。
其实,说到给音乐剧定义,首先必须提到著名音乐剧作词人奥斯卡?小哈姆斯坦(Oscar Hammerstein Ⅱ)的一句话,他说:“It can be anything it wants to be.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a musical absolutely must have - music.”(它是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元素。其中,只有一个因素是音乐剧绝对包括的,这就是音乐!)现在看来,这段数十年前说的话迄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每部音乐剧尽管对戏剧、音乐和舞蹈侧重点不同,比如《巴黎圣母院》是以唱为主的,《爱的接触》是以跳为主的,《屋顶上的提琴手》是以戏剧为主的,唱、跳、演都要有,表演如果不成功,你唱得再好,跳得再好,演不好也不成,但它们无疑都是音乐剧,音乐是它的灵魂。
在国外,比较典型的音乐剧定义是
所谓音乐剧(名词),指的是利用流行风格的歌曲和对白去讲一个故事(book musicals)抑或显示各个不同表演者的才能(revues)的舞台剧、电视或电影作品。
〔musical(noun) - a stage,television or film production utilizing popular-style songs and dialogue to either tell a story (book musicals) and/or showcase the talents of varied performers (revues).〕
音乐剧,应该是以戏剧(尤其是剧本BOOK)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
二、 音乐剧的分类
一般地说,Musical一族里,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和以剧情为主的叙事音乐剧(book musical)〔也可译为“古典音乐剧”或“剧本音乐剧”。〕,一类是综艺秀(vaudeville)和时事秀(revue)。
轻歌剧(Operetta):book musical的雏形。不仅包括1902年在纽约演出的《风流寡妇》等维也纳风格轻歌剧,也包括英国吉伯特与苏利文的谐趣作品,还涉及美国本土作曲家赫伯特(Victor Herbert)、荣伯格(Sigmund Romberg)的新作,如《学生王子》(Student Prince)、《新月》(New Moon)、《鸾凤和鸣》(Rose-Marie)、杰罗姆?科恩的《沙漠之歌》(Desert Song)等。这些作品继承古典歌剧四百年的传统,兼以19世纪轻歌剧、华尔兹的浪漫情调,以欧洲(或异国)或殖民地为背景,透过优美动听的歌曲诠释一段又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这些作品在音乐化的叙事形式上已臻成熟,对白与歌曲之间衔接流畅。不过,轻歌剧多局限在凄凄惨惨的男欢女爱上,很少涉及主题深刻的社会题材;在戏剧与音乐设计上,又预留许多让歌手炫技的、多与剧情不甚相关的花俏段落,以致这些作品很大部分缺少严谨的结构模式。
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这些音乐喜剧具备了基本的剧情,不只是片段式的歌舞与闹剧,但其情节与人物多不够深刻,只是提供一个故事架构、几个人名、一些不同的时代背景,以便让歌舞能够串连在一起。换句话说,在此类作品里,“叙事”并非歌舞的目的,只是歌舞的借口;早期的音乐喜剧建立起所谓“男欢女爱”(boy meets girl)的公式,并将美国梦、灰姑娘神话的各种元素交错运用,在简单的剧情中穿插各种歌舞花招,形成一种固定的类型典范。
时事秀(Revue):是一种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歌舞表演,与小歌剧并存于同一时代。虽然它以时事讽刺为特点,不同于Vaudeville(综艺秀)与Variety(杂耍秀),但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另一种含义的“杂耍”,在音乐舞台上它以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形式和通俗的方式兴盛着。这种歌舞虽无情节,但提供了一种连接的线索,不管它多么微弱。也许它更方便向所谓上流社会开玩笑,利用这种讽刺的手法把戏剧或歌剧滑稽化,它模拟流行的东西,或对流行的丑闻放冷箭——直到今天这些仍然是我们的歌舞的主要材料。
综艺秀(vaudeville):以片段式的杂耍、脱口秀、爆笑闹剧和歌舞表演为主,形态颇似餐厅秀、综艺节目等等。最优秀的词曲作者如格什温兄弟、艾尔文?柏林、科尔?波特、杰罗姆?科恩(Jerome Kern)、奥斯卡?小哈姆斯坦(Oscar Hammerstein Ⅱ)等等,都曾积极投身于相关创作。这种表演形式在早期音雷剧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在叙事音乐剧出现后才逐渐淡出舞台的。
20世纪初,美国的演艺事业以所谓的走“情节”路线的“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和“综艺秀”(vaudeville)最为重要:前者以轻松歌舞穿插在“男欢女爱”的爱情喜剧里,通篇搞笑,歌舞升平,最严肃伟大的故事也可能只是一心想到百老汇当大明星的女主角终于如愿以偿,与男主角共同领衔演出结尾豪华的歌舞;后者其实就是综艺节目(variety show),有歌、有舞、有插科打诨的短剧等等。无论是“音乐喜剧”或者“综艺秀”在当时都占尽风头、盛极一时!如前所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名制作人齐格菲符德将综艺秀与法式歌舞表演结合,推出了一连串金碧辉煌的“富丽秀”(follies),引无数漂亮姑娘投身于演艺界。
到1927年,《演艺船》(Show Boat)一剧揭开了近代音乐剧发展史的序幕,故事情节涉及黑白种族问题,并以流浪艺人40年间的悲欢离合为发展主线,其内容远非以往诸如歌舞剧或综艺秀所能承载,于是“musical”一词的内涵进一步丰富,逐渐由形容词转化为名词,现在主要指的是“book musical”,即以“剧情文本”(book,即剧本)为重心的歌舞叙事音乐剧。这也是本书要重点讨论的音乐剧类型。
可见,音乐剧(Musical)所要表现的主要是以音乐来述说故事,而为了增加吸引力及卖点,自然融合了各类舞蹈和相当的舞台效果,这种表演方式自然比戏剧或歌剧和舞剧更能吸引大众。欣赏音乐剧(Musical)可同时满足观众视听上的双重享受,优美的音乐配合着炫目的舞台效果。各种风格不同的音乐剧作品之间的差别并非在“音乐” 、“戏剧”与“舞蹈”,而是在它们的表演形式——是以剧情为重的叙事音乐剧、音乐喜剧(book musical/musical comedy),还是以秀场表演、视听享受为主的综艺秀、时事秀(vaudeville/revue)。
三、 音乐剧的诞生
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欧洲,
在那些进步思想活跃的国家里。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意大利人找到了用声音概括情感的方式;德国人找到了用声音概括哲理和刻画心理的方式;另外,在法国和英国也发展了富丽堂皇的音乐剧和英雄气概的清唱剧。这是进步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启发,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新的表现方法——最富于戏剧力量的表现方法的结果。
歌剧在艺术上的用意是把崇高的情绪贯注给观众,使他们变得丰富而高贵。然而这种华丽的意大利式歌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兴趣和情感,于是一种被称之为“居于杂要和歌剧两端当中地带”的艺术形式得以产生。
历史上第一部“音乐剧”是约翰?凯的《乞丐的歌剧》首演于1728年伦敦,当时被称为“民间歌剧”,它采用了当时流传甚广的歌曲作为穿插故事情节的主,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统治者和华丽的意大利式歌剧。
1750年,一个巡回演出团在美国北部首次上演了《乞丐的歌剧》,这便是美国人亲身体验音乐剧的开端。之后英国喜歌剧、洁国歌剧和维也纳轻歌剧也进行了一些类型尝试,可谓旱期音乐剧的雏形。但是直到1866年,由于音乐剧《黑魔鬼》的冲击才使纽约的观众真正为音乐剧的链力所祈服。《黑魔鬼》也因此被公认为第一部美国的音乐剧。那壮丽的场面及一群赤膊的美丽少女给观众圈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那时候起欣赏用歌曲进行润饰的剧目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娱乐方式。
事实上,第一次使用“音乐喜剧”这一名称要追溯到19世纪后期,制作人乔治?爱德华在伦敦盖伊特剧院上演的作品。1893年英国人S?琼斯创作了一部熔戏剧、音乐、歌舞于一炉的作品《快乐的姑娘》,该剧富有幽默情趣和戏剧色彩,加之通俗易懂的音乐,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特别是乔治,爱德华把《快乐的姑娘》带到纽约时,不但很快被约人接受了,还促进了音乐剧在美国的发展。
四、 音乐剧的发展
经过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多方位的探索期,音乐剧逐步求得了音乐、舞蹈。戏剧的结合,到二十世纪中期它已成为一种独具魁力的戏剧演出形式。概括他说,它是以简单的有独特性的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的同一体的艺术。
凭其涤荡心胸的律动节奏,光怪陆离的艺术效果,令人陶醉的戏剧故事,百老汇音乐剧己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日用商品”,被全世界的人们认同着,喜爱看。纵然它的形式本身派生于其它门类,但是它依然成为了一枝盛开的艺术奇葩。美国人自豪地说“美国已给了全世界一种新的形式!”。
美国人对音乐剧的兴奋和拥护“就象当年米兰人等待普契尼的新歌剧,或维也纳人等待勃拉姆斯的新作交响曲一般”。他们不仅愿意花很多钱去看音乐剧,并在早餐或聚会中热烈地讨论着他们,而且还执着地期待着罗吉斯的下一部作品。虽然音乐剧是在美国诞生成长的,但其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正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到今天。在美国。欧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音乐剧正以巨大的生命力在文化消费市场争奇斗妍。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颗名珠。
五、 著名的音乐剧中心
伦敦西区(West End)是世界上两个音乐剧中心之一,另一个是纽约的百老汇(Broadway)。“百老汇”本是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条大街的名称,以拥有众多剧院而著名,并由此成为美国戏剧,特别是美国商业戏剧的代名词。音乐剧于20世纪后半期在“百老汇”进入了全盛期,美国音乐剧的特点是喜剧色彩浓烈,虽然也有剧目反映现实生活,但是受喜剧的影响较大,娱乐性较强。风格变化多样的爵士音乐以及踢踏舞、踢腿舞在音乐剧中经常出现。爵士乐、爵士舞和踢踏舞这些曾经在美国非常流行的艺术样式,被吸收进音乐剧中来,可见音乐剧的广采博收。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讲,音乐剧也是大众艺术的一种形式。
在伦敦西区,公园众多,如海德公园、摄政公园和皇家植物园等,是伦敦市民的游憩之地。西区还集中了几十座剧院,并且每每有几出甚至十几出音乐剧在同时上演。与“百老汇”的音乐剧有所不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故事内容取精用宏,情节扣人心弦,寓意深刻。故事通常为人们所熟悉和了解,如《歌剧院的幽灵》是根据著名的畅销小说改编的,并且,在音乐剧之前,还已经拍摄了电影放映。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主要的特点之一是极其重视音乐在剧中的地位,它将古典的、现代的、通俗流行的音乐融为一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使得剧中的音乐超越了时空和雅俗的局限。它不坚持美声唱法,而是采用最受观众喜爱的唱法。尽管摇滚音乐、爵士音乐也在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中使用,但其更多地是受到了歌剧的影响,特别是受豪华的轻歌剧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此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更多地具有歌剧的风格。
在舞蹈方面,则加入了芭蕾舞、探戈舞、狐步舞、华尔兹舞、现代舞以及踢踏舞的表演,十分重视群舞的表现,舞蹈被设计为剧情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陪衬和点缀变为独立,并更加突出了芭蕾的份量。舞蹈使得音乐剧的整体风格既富于艺术体操的韵味,又动感十足。
伦敦西区的音乐剧科技含量较高,剧场的场地不一定要求很大,但舞台却要求非常灵活,其舞台演出用的布景大胆创新,美轮美奂,虚实相生,改写了舞台剧的布景以第四堵墙的布景来充当的历史,舞台演出还使用了当今最先进的电子音响、灯光设计和舞台机械,新奇的声光电的变化和出人意外的机械设置,使观众在关注故事情节的同时,在视与听上同时得到审美满足,将虚幻和现实融为一体。
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有机地融合各种艺术形式的新鲜因素,诞生了《万世巨星耶稣基督》、《艾维塔》、《猫》、《歌剧院的幽灵》、《日落大道》、《悲惨世界》等一批优秀剧目,而韦伯于其中功勋卓著。音乐剧制作庞大,一出音乐剧的制作费用大约需要1亿元人民币,可见其成本之高。高昂的制作费用包括巨大的,有时甚至无法想像的广告和宣传费用,在音乐剧上演之前,关于音乐剧的一切情况就已经见诸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有的音乐剧甚至在正式演出的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宣传和炒作,巨大的舆论效应,使得观众也被感染,这也是音乐剧能够吸引观众,使他们愿意掏钱来欣赏大制作,探询个中究竟的原因之一。
因此,音乐剧已经有了成熟的制作与运行机制,在商业操作上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并在欧美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譬如,《歌剧院的幽灵》自1986年首演以来,在全世界各地的剧场售票收入已经超过27亿美元,并曾经创造过一天票房收入43.2万美元的记录。
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在推出并取得成功之后,就开始向美国的百老汇和其他国家进军,并使用当地的人才来进行演出和营销。
可以看出,从音乐剧的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而音乐剧也得到了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就如中国,也引入了音乐剧这种舞台形式,再次演绎了《猫》等作品,很多地方还自创了许多优美的剧本。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种舞台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