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音乐大师还是初出茅庐的小演奏家,无论是正在求学的学生还是已为人师的教师,都会经常遇到登舞台面对诸多观众进行演出或进考场面对几个严肃的专家和教师进行汇报,在这些特殊的场合下,不少人会突然感到心慌意乱,无所适从,有些人只能发挥出正常水平的60%——80%,甚至紧张得脑子一片空白,无法继续表演下去,这种现象俗称“怯场”。
心理学认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情绪紧张致使原来已形成的熟练动作、熟记了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叫怯场。怯场的生理机制是因为内心的紧张使大脑皮层出现了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抑制及阻碍了皮层上以往形成的暂时联系的再次接通。这是心理障碍造成心理紧张的一种具体表现。“怯场现象不仅出现在音乐表演中,也出现在体育比赛、学生考试等场合中;怯场不仅出现在初学者身上,甚至一些著名的歌唱家、演奏家也会有紧张的心理状态。如帕瓦罗蒂年轻时,应邀在音乐大厅演唱一段难度很大的咏叹调,他刚上舞台,发现-位世界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坐在第一排,他紧张得快要晕过去,但很快镇静下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把紧张的情绪转化为热情的演唱”
如何正确认识、理解这种心理紧张现象,摆脱由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利用怯场所产生的紧张心理,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以期和同仁共勉。
一、心理紧张在音乐中的表现
音乐表演中的紧张表现在各个方面:手僵硬、出汗、冰凉、没地方放;腿发抖;心发慌、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口干;脑子突然一片空白;忘谱、忘词、跑调儿、跟不上节奏;小便多;不敢上台;上台后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想着快点结束等等。某儿童参加一次大型的钢琴比赛,上台坐在琴凳上几分钟,怎么也想不起第一句是什么,无奈,指导老师上台将第一句轻轻弹一下,方才想起,遂继续演奏。
二、心理紧张的分析
按照现代医学理论分析,上述现象的本质是表演者存在心理障碍,即心理素质差,不能在特殊场合和应急情况下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从而造成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症状便随之产生。由于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十分复杂,深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寻求应对措施、积极调节心态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紧张首先来自于外部压力:
1、环境场的变化带来的压力。在日常练习中,大多是独自呆在小琴房进行练习,一般不会出现紧张现象;但如果突然让你到北京音乐厅或维也纳金色大厅,面对众多高素质的观众进行演奏,或许你已经进行了很认真、充分的准备,但仍然会因为环境场的改变而不大适应。
2、欣赏群体的变化带来的压力。
“礼堂里坐满了观众,他们都在看我表演”、“评委这么多,都是专家、老师;观众离我这么近,气氛这么紧张” 一系列的顾虑会在刹那间一股脑的涌上心头,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技术发挥。十分欣赏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组画面:船将沉没,夹板上、船舱内仓皇逃命的纷杂场面与音乐家们镇定自若、遇事不惊的演奏场面形成了强烈反差,情景感人至深。
3、善意的“忠告”带来的压力。
下面这些“忠告”,在临上场前,很可能给表演者的心理上造成巨大压力。“刚才某某跑调了,你一定要注意”,“这是-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要把握住”,“注意你的音准、节奏,注意音乐表现,开头和结尾都要注意”、“这次演出对你太重要了,千万不要紧张”、“如果你获胜了,我们就可能获得团体冠军,放松点!”……这样的“忠告”只可能适得其反。
心理紧张也来自于自我的压力:
1、顾忌太多造成的压力。心理紧张来自自我干扰: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失去控制、觉得没有练习够、担心伴奏合不上、担心乐器出毛病、担心忘词忘谱、感觉嗓子不舒服、担心高音不上去等等。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同时顾及许多方面,肯定是不行的。这种分心与干扰使人无法集中于表演。譬如演唱,既想着气息、支点、口形、共鸣,又想着咬字、吐字;既顾及伴奏、舞台表演,又担心歌词、歌谱、艺术处理等,必然是顾此失彼。《音乐家心理学》中关于技巧的习惯动作时有这样的描述:“我们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思考一件以上的事情,但是我们经常会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做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谈话、走路、张开一把伞,全都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在这种联合行动的情形下,你的头脑实际上只监督一件事情,而其余的则归神经中枢掌管。假如你能同时做着十件事情,那么至少其中九件是达到完全自动化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