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的基本技法(中)
在众多的演奏者心目中,右手基本功的训练比左手指法的训练更为重要。目前看到的各种练习曲也以右手弹挑与左手按音之间的配合为最多,对于左手技法训练确实比较少。有很多学生对左手“吟、揉”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楚,只会将手臂、手腕稍加抖动就称为揉弦,对于“吟、揉”更深层次的运用并不理解。一般来讲,在悲哀的旋律中使用“吟弦”更见凄愁、怨苦与悲哀;在反映战争场面的乐曲中,“吟弦”之处更为激烈磅礴;在描绘自然景色、抒情优美的乐曲中使用“揉弦”技法,会使乐曲更为幽静柔美。因此,“吟、揉”技法为不同乐曲增添了更多情趣,大大增加了乐曲的表现力。所以掌握“吟、揉”技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揉弦的动力直接来源于左小臂,手臂、手指要放松,手指具有柔韧性,这样臂、腕的力量才能无障碍地传递到手指,最终落在弦上,在揉弦动作中手指没有独立的或者主动的动作。在整个揉法动作中需要强调的是:松弛。
指:要求足以把弦按下去的力量,并使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保持不变,而且有足够的弹性,在这种情况下手臂的运动才是最为理想且科学的。
腕:在揉弦动作中的功能非常重要,靠腕部的颤动带动小臂乃至大臂的颤动,这种颤动又通过大臂、小臂、手腕传达到指尖,产生揉弦的效果。腕部一方面制约着与音波形态相关的频率与幅度,另一方面制约着臂部支撑的稳定性。在揉弦动作中,音波的均匀和整体动作的协调都与腕部的功能状态相关。
臂:在揉弦动作中,臂都是支撑部位,为手部提供框架的支撑。由于腕部的颤动而带动小臂、大臂的颤动,再将大臂、小臂颤动的力量通过手腕传达到手指尖,因此臂部在揉弦动作中也起到辅助调节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在整个揉弦动作中,始终是做上下摆动的,相对于吟弦的方向,一横、一纵截然不同。而且揉弦需要的是指、腕、臂协调统一的动作。有的演奏者将揉弦的动作细致划分为三种形式:手指的揉弦,手的揉弦以及臂的揉弦。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很少纯粹使用其中的某一种,因为揉弦的种类及分寸感的把握是由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情感所决定的。所以首先要从理解音乐出发,音乐作品的表现需要不同的色彩变化,揉弦的频率一般与音乐的紧张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紧张度强的地方揉弦通常是快而窄幅的;在紧张度弱的地方,揉弦的动作是相对慢而宽的。通常我们用大幅度的揉弦去表达强烈的乐句,小幅度的揉弦展现轻柔细腻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