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录音技术 立体声拾音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脱离单声道录音之后,立体声录音中的话筒技术或不同立体声拾音制式的发展,主要以人耳的听音辨位功能为基础,开发了一系列不同的较为有效的拾音方法,以模仿人耳对不同声源在声场中的定位情况的听感。人耳辨位的两个基本原理为由于单一声源到达两耳之间的距离差所引起的时间差-ITD(耳间时间差)以及由于头部的遮挡作用所引起的声强差-IID(耳间声强差),其中两个信号的时间差在1.1ms以上就可以形成由两个扬声器传出的两个相对独立的信号,而声强差在15dB左右便可以产生相同的效果(这些数字仅为一种普遍或平均的现象,因为听感具有极大的个体性或主观性)。我们通过对这两种效应-时间差及声强差的模仿而形成时间差立体声以及声强差立体声拾音制式。在进行实际工作时,应清楚的认识到,所有这些拾制式均有一种偶然性,因为我们毕竟和当时开发这些制式的听感,环境,使用设备以及所录制的声源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制式只是一种借鉴,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在进行远距离拾音方式之前,录音师必须考虑5个影响录音质量的因素,即临界距离,空气损失,相位失真,定位,以及立体声—单声道的兼容性。
1 临界距离: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自由声场来说,平方反比定律起到很大的作用,代表信号声源响度的衰减量与听众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呈正比(距离增加一倍,响度衰减6dB)。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由于反射信号对于直达信号的作用,该关系则无法实现。也就是说,在该点上并没有响度的损失,而表现出在话筒所接收的总体声能内,直达声能和混响声能之间的比例的变化,其中在临界距离点上,二者所占的比例相同,并且,如果话筒的位置在该点之前,所拾取的信号所处的声场被表示为以直达声能为主的直达—混响声场中,而如果话筒处于临界距离点之后,则代表话筒处于混响声场中。由于在该处话筒的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录音师所拾取到的直达信号与混响信号之间的比例,所以,如果使用远距离拾音技术的话,在确定话筒位置之前的关键在于确定临界距离的点。
2 空气损失:空气损失代表声波在空气中通过一定距离之后,和空气分子之间的摩擦所引起的声能的衰减。尽管所有的频率都会在传输中转化为热能消散,但由于高频具有较快或者说较容易被转换为热能,所以在一定距离之外,首先所感受到的应是高频信号的衰减,因此,距离声源越远,音色越暗。该点特征将促使录音师清楚一点,即话筒所拾取的声信号并不代表录音师耳朵所在位置所接触到的声音。
3 相位:在使用立体声对来进行拾音的时候,话筒之间的角度,距离,甚至是在不同的声学条件下,乐队和话筒之间的距离,均可以引起声音信号的彼此抵消,形成相位的失真。而这些相位的问题则主要来自声波信号到达话筒的不同时间、距离所引起的,其中包括直达声与来自周边的反射声。
4 声源定位:声源定位代表在录音作品中,各构成元素(乐器)在空间位置上与原始声场相比的精确度。其中,如果话筒之间的角度过于狭窄的话将引起各乐器过分集中在两个扬声器中间,从而造成声场缺乏空间感以及扩散度。同时,如果两只话筒之间的距离过大的话,又将导致声源过分向两侧靠拢(主要集中于两个扬声器的位置),从而造成中空效应。
5 立体声—单声道兼容性:当我们需要将所拾取到的立体声信号转化为单声道信号时,在前期所使用的立体声拾音制式的类型将直接影响到在转化过程中的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