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如何运弓
运弓是弓毛与弦摩擦产生的空气振动而形成不同的声音。弓子对于弦来说一是摩擦,二是力量。 [ ]正确的运弓动作应是有环节的:大臂以肩关节为轴,向外作轻微的旋动,小臂在大臂的支配下,带动手腕向右作匀速运动,也就是拉下弓时大臂带动小臂再带动手腕,拉上弓的时候则是手腕小臂大臂这个过程。这样,右手在各个相连部位的协同动作下,把弓子从弓根平稳地拉到弓尖,再回到弓根。从表面看,运弓的推、拉动作似乎是手腕与手指的交替屈伸,实际上是右肩关节、大臂、肘、小臂、腕关节、手腕、手指等的联合动作。
不正确的运弓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误区。有的人是单纯地用小臂带动弓子,但是因为手腕没有力气结果就左右甩动;有的是运弓时甚至是右手小臂、手腕基本不动,特别僵硬,完全由大臂大幅度的运动,如果拉到快节奏的地方就很容易没有力气,会很累。这两种运弓的方式都只是依赖于右手的局部动作,造成了其它部位的紧张、僵硬,就是我们常出现的弓子上下摇晃,走不了直线,拿不住弓子,到弓尖的时候容易哆嗦,这都是方法不对造成的,即使左手的按弦动作再怎么快,再怎么熟,发出的声音仍然会模糊不清。我们也不能忽略弓子的重力,有的人在练习的时候觉得发出的声音音量小,没有共鸣,并且在演奏低音弦时觉得很费力气,所以刻意地加大压力,可是出来的声音却粗糙的不好听,这是因为弓子的运行是有轨道的,走弓除了要主动还要直,弓毛应该完全接触琴弦,出来的声音自然会饱满结实,弓毛的擦弦力度与琴弦的振动要相适应,并且运弓时既要有足够的重量又不能压死,力量不够的时候可以加上上半身的力量,而支撑这重量下达的要靠手臂的关节。也就是说声音是靠震动发出的,而不是砸出来的,压出来的声音。当拉下弓的时候,在弓根处要顺着震动的惯性回到上弓,这样可以保持发音的自然振动,圆润流畅。
在这里还应提到的是,有的人拉琴的毛病就是运弓不全,往往不注意时只拉一半到四分之三,或者拉到弓尖的时候会坚持不住,声音发虚而且黯淡,所以还要注意加以控制,到弓尖的地方手臂放松但还要保持,小臂少一点都没有关系,这样就不会一直想用手或手腕使劲,也不会再用蛮力,弓子就能随惯性靠弓毛与琴弦的完全摩擦而左右移动,也就能够产生较好的共鸣。还有就是在演奏连音的时候,弓子的控制极为重要,连弓犹如一口气唱出的一串音符,中间不能有任何痕迹。我们需要有意识的把左右手分开,大臂带动小臂缓慢地运动,还要注意在换弓换弦的时候不能出现重音。关键在于必须使整个胳膊细致地调整每个动作,注意运弓的轨道。
有的人拉琴时间久了,总是感觉右手很酸,问题是出在大拇指上,之前怕弓子会掉,大拇指都僵硬的顶着弓,原来大拇指也需要随着其他手指弯曲伸直的,也就是弓往下拉时,大拇指是弯曲顶着弓,弓往上拉时,大拇指是直的顶着弓。如果怕大拇指动来动去稳不住弓,这时更要把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更深的扣住弓,力量是自然下压的力,肘不要抬起来,手腕、手背也不要拱着,手肘下垂,这样不用自己出太多力,就能达到最有力的效果,音色也会更好。为了避免拉琴时间久了手会酸痛,也就需要自己在演奏的时候调整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