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揉弦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揉弦作为大提琴演奏艺术中不可或缺的技巧,是为了表现音乐的内涵,一首曲子有再高的技巧也需要有感情的修饰。大提琴是感情丰富的乐器,它可以最直接地表现内心的情感,因为你内心的触动和个性、感受都可以最直观地通过揉弦表现出来,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更富有歌唱性,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
揉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表现性和技术性两方面。表现性就是揉弦产生和运用的目的和归宿,技术性是对揉弦的训练,去实现它的表现力。手指在指板上按弦,这是左手技巧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基础。按弦姿势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左手活动的灵活度、力度,对揉弦的好坏、把位准确也都有直接关系,因而是一个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也就是说揉弦的前提条件是左手的落指一定要清晰有力,并且要有准确的音准。
从揉弦的手法上来分析:一是上下波动的幅度,二是上下波动的频率,或者说是上下波动的大小和上下波动的快慢。一般的技术规律是,当音区越高时,上下波动的幅度小些,而低中音区幅度要大些。高音区上下波动的频率要快些,而在低音区,频率要慢些。
音区 幅度 频率
低 大 慢
中 中 中
高 小 快
科学地讲揉弦时一般低把位因为弦粗,阻力大,所以幅度要大,而在高把位时,幅度大时多用臂,声音也就自然地紧张一些。就频率而言,频率慢的时候也要多用手臂。当表现激动和情绪高昂,情感宣泄的音乐时,揉弦的规律是频率快幅度大。
在演奏乐曲时揉弦也是需要变化的。例如在演奏艾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的时候,第一乐章需要大量的揉弦演奏优美哀伤的曲调,则需要平和的揉弦频率和较大的幅度,还要要求音和音之间要波动的连贯。一开始的主题旋律,是一个忧郁而摇曳不定的曲调,要用连续的揉弦保持音乐的连贯性,不需要太快的频率,只是一点点的幅度。而整个乐章不能用同样的揉弦幅度和频率去演奏,那样会使乐曲失去色彩感觉,也就是说,揉弦的速度不能是始终如一而没有任何变化的,一些小幅度的揉弦都会对乐句甚至是整个乐曲产生不同的影响。原本觉得会很困难,但是只要掌握了要领和正确的方法,练习会觉得容易许多,揉弦的感觉甚至是连右手的运弓都能越来越放松,拉出来的音色也会很好。
练习揉弦可以在拉音阶的时候,除了空弦之外,每个音都要波动,这种波动就好比当一个人身上某一地方痛时,你自然而然会想到用手去揉一揉,才能把痛的地方发散一下,减轻痛苦,这个动作仅仅是手指最自然的揉的动作,不会特别紧张,应该很自然。
我们还可以先在桌子上练,就是把手指立起来,再分别做左右的晃动。由慢到快,一定要数数和打节奏,频率要在心里数清楚。比如一拍一下,或者一拍几下,都要有清楚的规定才好去练习。更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琴上练习时拇指和食指不要将琴颈抓紧,那样就无法放松,手指根本没办法活动。此外,为什么有的人揉弦发出的声音是抖的。那是因为他左手手臂过于用力,造成肌肉紧张,容易让声音产生颤栗式的效果,是哆嗦,抖出来的声音,而不是用科学的方法产生的效果。这就需要练习时让身体自然放松,力量从肘关节到手臂再到手指,放慢节奏,将频率数清楚,有节制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