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电影学院在招生中首次增设了数字电影技术专业,这是在什么背景下设立的?
院长张会军:数字技术专业是国家教育部最新刚批的本科专业,在这个专业没有专业目录之前,我们学校实际上已开始在培养与数字技术有关的本科生了,比如说在美术系、摄影系、录音系等都有这方面的课程或者是这个方向的学生,国家现在通过专业目录的方式批了这个专业,实际上等于国家未来对电影产业发展对人才有新的要求。我们学校今年招数字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在名义上是第一次,实际上我们已经招了很多次了,现在是把它更加规范化。主要是解决什么呢,传统的电影是用胶片来拍摄和制作,现在电影技术是用数字形式来记录和拍摄,同时在后期制作和发行放映方面也都完全数字化,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有很多新的技术需要我们的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在了解传统电影胶片技术的情况下还要了解这些新的技术。所以电影学院实际上是通过非常专业的方式和非常目标明确的培养计划,使这些学生能够尽快进入到数字技术领域,更主要的是把我们国内现在最缺的与数字技术有关的一些人才的培养能够尽快地完成。
中央领导实际上在对电影学院的很多批示上,特别是对我《关于加强中国电影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的报告上的批示,实际上是强调让电影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是要求我们在技术和艺术的复合型人才上能够加大培养速度,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目前世界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这种发展趋势,更主要的使我们中国的电影技术人才能够适应国家电影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学校招生不但在本科上采取了一些方法,而且在研究生上也加大了对数字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主要的是要解决能够在中国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过程当中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市场顺应。
2、从《阿凡达》看世界电影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与好莱坞相比还存在差距。电影学院对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不是能直接影响中国电影行业的数字电影技术水平?
院长张会军:这是两个问题。我觉得第一个是中国的电影产业当中数字技术与国外先进的数字技术差异在什么地方,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设备没有差异,中国的电影产业在数字技术设备方面,包括我们学校在数字技术设备方面实际上已经是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但是差距是在哪里呢?差距是我们的数字技术专业人员没有经过这种实际的操作和实际制作经验的洗礼,也没有积累这方面更多的技巧和经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的培训。另外我们要尽可能与美国的数字技术尖端人才进行合作,跟他们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做一些项目,才能够使得我们的人很快掌握这些东西,实际上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差距就在于经验、技巧和方法,以及制作影片的数量不够,这不是靠书本上学,而是要靠学生在工作当中来完成这种成长。
第二个问题是说,我们学院的设备情况,电影学院这些年在北京市的支持下设备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可以说我们设备与国际上的先进数字技术设备不相上下,但是我们学校的老师跟同学实际上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因为我们学校的老师跟同学已经参与了一些电影的数字技术的制作,参与了电视剧的制作,已经积累了这个方面的经验,有了这方面的非常实际的一些方法,我们更主要的是要把这种经验能够扩大,传给学生,把这种方法能够总结出来,能更普及化和广泛化,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学校更多的是要通过一些专项的电影拍摄和电视剧拍摄,使得这些东西能够运用到我们实际拍摄当中,更主要的是能带出更多的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这样学生进入到这个行业和领域当中就能够上手非常非常的快。
从北京电影学院来讲,教学的任务是很重的,因为我们现在处于传统技术跟数字技术双向并轨前进时期,我们现在没有办法预见说哪一天淘汰胶片技术,但是我们现在仍然在给学生讲胶片技术,或者是运用胶片技术的概念和思维方法,来讲授现在的数字技术,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举一反三,让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实践,了解传统电影技术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在的数字技术改变了哪一部分,如何改变的,在制作环节和领域当中他们有什么样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替代了原来传统的胶片技术,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要给学生进行总结,进行对比,然后让他们通过双项实验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要让学生研究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当中的数字技术标准和技术制作的规范程序,以及在数字技术当中这些专业人员应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技术问题还是方法问题,还是观念问题、思维问题或者是手段问题,这些东西实际上我们是要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尽快了解和掌握的。
3、请您再谈谈北京电影学院学科交叉对人才培养的优势有哪些?
院长张会军:电影学院实际上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当中定位是创作实践型的多,理论研究型的只有在研究生部分才有,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学校始终在贯彻一种主导思想,学生一定是创作实践型的,或者我们叫专业应用型的。那么我们在课程的整个设计上是要体现一种大制作的概念。尽管某个学生考入了某一个系,选择了某一个方向,但是我们在课程体系,在全校的选修课或系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共同课方面都是有交叉。所谓交叉就是导演系的同学要学习摄影的很多东西,也要学习编剧的很多东西,甚至要了解制片的很多东西,学制片的同学也要了解编剧、导演和摄影的很多东西,这样在课程体系上,使学生在选课的基础上有一种交叉和选择,在课程的内容上也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本专业和本领域当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这种交叉的目的和概念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出去一专多能,你在本专业上你绝对是一个精英和专家,将来你又对其他的专业领域和方向有所了解,或者有所熟悉,或者有所见长,使得你出去以后就业渠道更为广泛,能够在这个领域当中做其他的事情,我们学校很多毕业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学制片专业的,现在有的在好莱坞当摄影师,有的学编剧的当导演,有的学表演的也有当编剧的,也有当导演的。所以这些交叉的目的实际上是让他们能够广开就业渠道,甚至在这个专业领域当中有多方向的发展,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是单打一,不是只会一门而对其他不了解,所以我觉得这对我们国家未来的电影产业发展是有帮助的,至少是让学生觉得我进了这个领域以后,我在这个方向当中能够学到其他东西,将来对学生就业的渠道更为宽广。
北京电影学院在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上,充分利用专业环节齐备的师资、教学资源优势,抽调各系教学经验最丰富、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师,来为全院学生开设《视听语言》、《剧作基础》、《画面造型》等等大量的共同课。以前,只有导演专业的学生才能当导演,而现在,文学、美术、摄影、录音、表演、动画、制片管理、电影理论等各种专业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共同课程,学习到专业知识,加入到导演创作的队列中来,非本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担任其专业的角色,拓展了学生发展和创作、创新的途径。另外,北京电影学院坚持每周对学生放映2部国产影片和2部外国影片的教学观摩。本科学生在大学期间,平均每年要观看电影160-180部,四年中总计大约会看650-800部。如果加上专业课、创作课程及自己学习观看的录像带、DVD、VCD形式的电影,数量会更多。这在国内外都是非常少有的。学院坚持不定期举办世界各个国家着名电影导演的电影作品放映,并请一些国家的电影导演和电影专家来学院讲学和学术交流。张艺谋、陈凯歌、李安、冯小刚、波兰斯基等等电影名家都来到学院放映拍摄完成的影片,与学生进行电影创作的交流,学生们的收获很大。
作为全国唯一可以独立完成故事片和动画片创作的学校,学院师生在电影电视艺术创作中积极实践、不断创新,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电影学院的生均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10万元,所有的教室都安排了多媒体视听教学系统。学生们的毕业联合作业每年都完成多部风格各异的35㎜杜比数字立体声故事短片,并可以进入市场,为中国电影市场首创了短故事片类型。近年来,还增加了高清数字长故事片、高清纪录片、高清数字实验片的创作实践和数字动画转换胶片的创作实践。可以说,电影学院融合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采取特色型的创作实践教学方式,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创作实践,参加科研、艺术、创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请您介绍一下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的基本情况?
院长张会军:经过我们学校的努力和申报,国家教育部2016年的12月19日正式批准“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成立,这个学校实际上是我们北京电影学院下属的独立学院。我们办独立学院的目的是什么?大家知道当今社会的发展专业越来越多元化,越交融越交叉,而且传统的电影技术正在消亡或者说正在弱化,与新兴的电影技术发展有关的一些专业方向在不断出现。我们在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人才培养如何定位,如何能够适应这种发展,所以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的建立,目标就是要培养与传统电影有关的,与传统的技术有关的,与现代艺术交叉的,与现代媒体和设计交叉的新兴专业,用一句非常白的话,就是说凡是现代技术和艺术,与电影有关的新方向新领域,新的研究目标,我们在这个学校里来体现,同时我们想在这个学校中对学生采取一种与西方同步的大制作,专业划分不那么细,课程有很多的共同性,动手和操作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实践课程内容比较多的,而且完全是应用和创作型的人才培养,使得我们能够摆脱电影学院现在学科划分比较细、方向比较多、交叉和交融力度不够大的这种情况,所以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尽管不在北京,而在青岛,但是我们想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与世界各个国家的电影院校有一个交流,使我们的课程能跟国际接轨,更主要是针对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适应性,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创作,更多的实践,更多的动手,而不是被动型的教学方式。
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招生专业都是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目录,像编剧、导演、摄影、美术、录音、动画全有,但是我们在方向上更多的是比较开放的、比较多元的,学生进来以后学习的领域也是比较宽阔的,招生考试的方法跟我们目前北京电影学院这边的方法是一样的,在学习上,在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手段上我们会采取与国外更加接轨的方式,我们也想在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这个独立学院当中探索一条新的教学的模式,在现代数字技术,三网合一,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使我们这些专业方向和学习能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5、北京电影学院作为专门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院校,国内活跃在电影一线的人员大部分都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在中国电影行业中承担着怎样的重任?
院长张会军:去年2016年是北京电影学院建院60周年,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全国从新中国建立到今年60周年当中,大概拍了将近八千部的电影,其中90%以上的电影是由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参与和创作的,甚至我们可以总结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事件当中,活跃在第一线的全部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说北京电影学院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但是我们更主要的是强调北京电影学院是新中国电影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我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过程当中,我们电影学院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因为作为国家的、独立的、公办的电影专业院校全国就只有我们这一所,但是我们的招生仍然是按照精英化人才培养模式去招生的,人才培养的数量比较少,不是大锅饭不是大包轰,也不是赶鸭子上架,我们更多的是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向。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清楚,我们不只是培养电影明星,我们是要培养电影专业的从业人员,是要培养职业的电影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中国电影产业的实际发展,针对国家电影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量来培养人,比如说我们这几年更加强调电影剧本的策划和创意,院线经纪人的培养,制片和发行人才的培养,包括数字技术和特效人才的培养。我们要不断调整专业方向,为产业人才需求设定招生的目标和方向,加强人才培养,所以我觉得我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人才供给是有非常大的责任的,但是我们另一方面也要清楚,由于电影教育在其他高等学校当中的普及,其他高等学校对中国未来的电影人才培养也会有一些输出。我们的人才培养有60年的历史和经验,我们是要调整怎么能让我们的教学能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得学生学习能够更适应国家对人才专业化需求的特点,要让我们学生能够有动手能力,有经验,能够出去以后马上上手,从事这个专业领域的工作。实际上在这些方面,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要加强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6、最后请您给考生提点建议?
院长张会军:2017年到来了,北京电影学院也将迎来新的一年招生工作,在这里我特别欢迎有志从事中国电影事业的人能够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我们学院的大门也始终是敞开着,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行列,欢迎你们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更主要的是欢迎你们与我们一起为中国电影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考生,我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地看招生简章,对里面所列的一些专业,要对照自己的实际准备情况和具备的专业素质来选择你要报考的专业,不要有盲目性,也不要抱侥幸心理。你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在网上、在报纸上、在学校的相关刊物上查到考电影学院应该做哪些准备,希望你们在考试前能够认真了解你所考的专业和科目,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实际上在电影学院来说,专业考试的难度不是很大,你高中期间的这些学习足够应付这些考试,更主要的是要掌握方法。我们考试当中更多的不是考内容而是考你的思维,考你的方法和观念,希望你们做一些准备。不要把文化课的复习给落掉,最终拼的还是文化课,专业课的考试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东西,只是基本条件达到的问题,所以希望你们在考试当中能够非常均衡的分配一下复习时间,在哪一些方面应该在专业上加强,在哪一些方面应该在文化课上加强,有志者事竟成,你们更多的是需要你们的勇气和信心,这个社会上机会是永远存在的,你们要学会抓住机会,学会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你们自己喜欢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