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招生的电影导演方向和剪辑方向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王红卫:这是我们进入21世纪后,第一次同时招两个专业的本科生,那么这样的考虑其实是如下这么几点。一个是我们是从2005年开始开设剪辑的本科专业之后,这个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包括学生后来的实践状况和就业情况都非常好,从业界和社会上的需求来看一直我们非常难满足,很多学生基本上还没有毕业,已经被可能各个电影摄制组、影视公司、电视台抢购一空。有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从同学、师哥、师姐作业中,就已经非常需要我们剪辑专业的毕业生,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觉得剪辑方向是我们以后准备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期望能够尽一切的力量保持剪辑方向招生的规模。
同时对于导演方向的招生我们也有一些新的考虑,我们依然会保持导演方向招生的梯队以及招生人数。但是我们准备尝试一下,同时有一个导演方向的班级和一个剪辑方向的班级,他们在教学上有一定的融合也有一定的区分,这样会对两个方向的学生都可能互有比翼,也互有促进,也就是说从积极的方向而言,两个方向的学生可能素质、兴趣都有不同,学的课程在第一年级会有很多是一样的基础课,但是在高年级会有很多方向不同的专业课。他们通过课上的学习和课下的交流,能够把他们相同的东西更好融合在一起,把他们学的不同的东西也能够产生一个互补效应。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希望形成某种潜在的竞争关系,换言之,就不一定你学了导演方向,你以后毕业的时候一定就能够作为一个导演独立承担一个作业的指导工作,同时你学的剪辑方向也不一定你在毕业的时候你一定是只作为一个剪辑毕业,你同样有机会去竞争一个毕业联合作业的导演的岗位。那这样可能对现在的学生而言,这种状况吸引他们在四年学习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前进的动力,这是我们今年准备尝试同时招两个专业方向的基本考虑。
剪辑方向和导演方向都是设置一试到四试,从报名的时候,每一个考生可以选择只单报其中的一个方向,或者兼报两个方向,那么这些方向的考生在考试的日期和程序上都是一致的,只是我们根据这三类考生的状况,也就是单报导演、单报剪辑和兼报两个方向的考生到三试和四试的时候会根据他们报的情况,分几个组别,在这几个组别当中,在大的考试项目同样的情况下,在一些细项的划分和设置上做出区别。同时针对这些考生的成绩,我们在发榜上和两个专业的排名上,会各自有一个倾向,那么每一个考生如果说你是单报的话,你会在导演的方向,或者是剪辑的方向有一个排名,如果是兼报的话,如果能够顺利进入三试进入四试,那么你会在两个方向上各自有一个排名,最后供这些兼报的考生去选择。考试的总体内容是大致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些细部的差别和我们最后做排名的时候它的方向会有区别。
2、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本科专业考试中,只有导演系是从初试到四试,这四轮的考试内容都有哪些?
王红卫:我们导演系考试可能是全国艺术招生考试的唯一一个设置了四试考试的专业方向,为什么呢?我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够尽量多的设置考试层次,增加考试环节,在这些更多的层次和环节中能够看到考生逐渐适应这个考试的氛围,逐渐习惯于比较放松,比较自由的表达,好真正地看到他的潜力,所以虽然说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但还是设置了四试。
其实简单讲,一试到四试可以分为两种考试,初试和复试,它是一个淘汰考试,也就是说在初试和复试期间,我们设置的考试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从一些有希望、有热情来参加导演专业考试的中淘汰掉我们认为不太适合的考生,可能你的特点、你的知识积累,你的基本素质还不适于导演这个行业,或者说还没有做好准备的考生能够尽早甄别出来,让他们能够去报考别的学校,报考别的专业,
三试和四试,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选拔的考试,在三试和四试当中,我们主要看谁能够更有光彩,更有特点更能够有让我们觉得有潜力成为一个电影的创作者,乃至于一个电影的导演类的创作者、一个电影的剪辑、一个电影的导演、这样一类的人才。所以说初试和复试既然是淘汰试,那么我们的眼睛是盯着那个不行的,三试和四试既然是作为是选拔考试,我们的眼睛是盯着那个更好的,所以那两个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2017年我们设置初试和复试的考试环节是这么一个设定,在初试的时候还是延续这么多年来的传统,我们会有一张100道题的单选题的文艺和社会常识的试卷,就按照你平常的积累来答,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想进行一些类似应试的准备,恐怕是来不及的,也是不可能的。但也不必紧张,因为这里面的常识程度基本上是你课内学习的知识,一个比如说热爱文学艺术,关心时事政治这么一个中学生,你也有可能会略为了解一些内容。那么另外1/3是作为你注意观察生活、注意体察你周围的一些琐碎的,和人情世故有关的,和你对人和社会的体验有关的一些知识点,一些信息,一些常识,实际上是由这些部分共同组成的这张卷子。可能它的范围会非常的广,可能有一些知识点是你们平时不太注意的,但是我们最后用这个分数来设置的这个门槛实际上是不高的。历年我们所谓的门槛没有超出过55分,也就是说100道题你只要答到半数左右你就能够通过这个初试,进入到复试。我们只是去淘汰掉,如果在这样一个比较简单,设定的比较广的范围内,你答的内容还不能过半的话,可能你就是从知识储备上,从文化的基本素质上还不够开始一个导演的专业学习,这是初试。
复试我们今年设置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叫自由表达,是自我的一个陈述,就是让你用你愿意的方式,把你自己的特点,把你自己你想在这个有限的机会里对接触到的主考老师想说的话,想表达你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可以,给学生更大的一个表达的空间。那么另一部分是集体的情景小品,这个是历年考试当中都有,我们会给你一个情景,所谓情景实际上就是一个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氛围,那么给了这个情景之后,可能是一组考生,四个人,五个人、六个人,那么你们可以自由地在这个情景中设想一个人物,你在考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用你的肢体语言,用你和其它同学的配合,用你对其它的同学做出的行为和动作的反映来完成这么一个情景中各色各样的人物,在其中一个状态的表达,让我们看到你能够理解一个环境,你能够做出一些有关人物的,也是有意思的,来源于生活、或者来源于你想象的设计,如果我们认为这个考生在这个环节上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就能够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我们这个集体情景小品,更多的偏向于你的构思能力、创作能力,而不是你的表演能力。复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口试,这个口试实际上是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对你的知识背景、阅读背景、观看电影的背景,包括你的生活经历,来自于什么城市,你经历过哪些事情的基本了解。那么通过这些了解,我们看到这些学生之前的背景有多少是有利于他学习的,你采用的表达方式,你表达的手段,你在表达中让我们能看到你个人的特点和风格,那么让我们去判断你身上有多少是这种很符合一个艺术创作者,尤其是符合一个未来的学习电影创作的一个学生他所具备的特点和优势,那么这就是复试的三个环节。
三试和四试已经进入到选拔考试的这么一个范畴,在三试的环节当中,我们一个是命题构思,这个命题构思,我们年考试的时候会采取的一些步骤,可能要到考试的时候才会确定和告诉考生,那么想法实际上是给予考生一些题目,或者元素,或者一些条件,让他去完成一个叙事。一个小的故事也好,小的剧本也好,小的一个影视片断也好,用这个构思来和老师交流和讨论,你让我们看到你和前面的一试二试这些基本的素质和起点不一样了,更多去体现你创作能力方面的潜质。第二个环节是一个问题的讨论,那么这个问题讨论和复试中的问题讨论,区别是一个更深一步的问题讨论,我们不是仅仅看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以前的背景能够给你提供什么,可能我们要开始进入到对于你的立场,观点、态度,包括你能够导出这些立场、观点、态度的一些资源、方法的一些问题的探讨,到了三试的时候,实际上是已经开始在剩下的这些考生当中去挑选一些比较有独立思考能力,比较有成熟心智和体会社会能力的一些学生。
今年的四试可能也会跟以前稍有区别,我们在考试之前增加了一项影片分析的考试,到时会让进入到四试的考生先看一部电影或者是一个电影片段,进行一次卷面考试,这个考试我们其实是要考察多方面的,比如说他对于影片的分析能力,判断内力,读解能力,比如说他的文字能力,那么他的行文、结构,包括他的用词遣句等方面的能力,我们这张卷子上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创作类,或者说是接近于创作,通过这一次笔试在进入四试有限的考生当中,先把我们文字上能够观察到的东西落实下来,之后再进入四试其它环节,其实四试的环节是针对每一个考生在之前的三试中我们觉得还没有看清楚的,还没有摸透的,或者说针对每一个考生可能还有潜力发挥的一部分,去做一个很有针对性的考试。在有可能是已经很优秀的考生中作一个针对性的挑选,通过这些考试的挑选,通过这些考生之间的竞争和较量,能够让我们筛选出从全方位、有可能去进行后面四年的电影导演、或者电影剪辑的本科教育的这种生源。
3、导演系每年的招生人数都是非常有限的,比如今年的电影导演和剪辑方向一共招收20人,但是导演系作为热门的专业,每年的报考人数却非常多。怎样才能选拔出最做适合做导演的考生出来呢?
王红卫:这个其实是凭着导演系50多年来的招生经验、教学经验,包括从教学、从学生毕业后去观察,去帮助扶持青年导演成长的经验来的,实际上我们的招生可能很难用量化的试卷去衡量,但是我们认为它是在我们经验支撑下的,有足够的理性,有足够的说服力,也足够有我们自己有含金量的一些发明创造,用这样的一个体系来构造一个我们招生的时候判断的标准。
我们要选拔的是我们觉得适合做导演这个行业的,适合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从艺术从技术、包括说从经验、从管理、从对政治对社会的一个意识责任感的承担,到对一些可能很前卫、很先锋的一个艺术前沿领域的这种敏感度,全方位来考察考生,是否适合去作为未来中国电影中的一个核心力量和骨干力量的这么一批学生。至于说我们要求他现在具备的素质的话,应当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几乎每一个班招的学生都会在这个班中非常有意识的去吸取专长,特点、个性非常不同的学生共同构成一个班级。可能我们系这么多年的本科班一个比较大的特色,就是你在这一个班里很难找到两个很像的人,可能在一些其它行业当中,根据他的行业特点需要一个什么类型的人,有的需要内向、有的需要外向,有的需要理性一点的,有需要感性一点的,有比较传统的一个考量办法,但是实际上照我们系来讲恰恰需要的是不同,这种不同对他们每一个人有益,也对整个班级有益,甚至会对以后新的一代导演,乃至对中国电影都有益,所以考生也不要试图去揣摩和判断,导演系喜欢什么样的考生,他们认为什么样的人能做导演,我们会有我们自己的标准,但我们的标准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只会去挑选一个类型的人,而是我们会非常有针对性的,非常因人而异的,针对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去判断,它身上有哪些优势会有利于他的学习,哪些优势会有利于他成为一个导演,我们认为电影它需要其实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毕竟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为一个所谓电影流水线上培养导演这个环节的工人,我们希望我们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还是去从培养电影大师、培养导演艺术家的角度去走在中国的电影教育和尤其是导演专业的教育的前列。所以这也是我们招生为什么会强调这种包容各种个性的共存,甚至有力去扶持、去鼓励这些个性自由发展,同时又能够兼容并蓄。
4、电影导演往往需要有丰厚生活阅历,现阶段刚入学的大学生大都直接从高中而来,导演系是如何让他们在四年学习中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好的导演的呢?
王红卫:如果说在目前的生源状况和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在四年当中把一个高中生培养成一个好的导演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个不是在我们不可能,在全世界都不可能。纵观新中国的电影教育,建国之后当然成就最高的是电影学院,电影学院对电影人才的培养,主体还是在导演系。我们系1966年前的生源构成基本上是,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生,一部分是已经上了大学或是已经超过上大学的年龄,包括其中有一些是很名牌的大学,当时的清华、北大这样一些转校生,包括退学生重新来考的,以及一部分的以前教干生,也就是类似于后来的干部进修班的学生,他们在电影厂或话剧团一些有创作经验,再进到导演系本科进行本科的学习,实际上是这几部分学生共同构成。生活经历在以前的学生是不缺乏的,那么到七八班,众所周知,经历了非常长时间的社会磨砺,甚至于比66年前学生有更多的社会磨砺后他们才开始电影学习,之后他们的辉煌也是有目共睹的。随着七八班之后,随着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状况的演变,实际上到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只可能是高中毕业生、绝大部分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进入我们的本科班学习,其实这是一个方面。如果说一个人只有18岁,哪怕他之前阅历已经很丰富,他其实还缺乏的是一个他的年龄所能够承载的,所能够接受的文化和艺术的知识能力的训练和经验的培养这部分,所以这不光是一个阅历的问题,年龄是一个非常直接的一个问题。
我们对于本科生的培养要求更多的是给他一个非常好的基础的训练和基础的平台。就是说我们是先给他一个解压包,把我们该输进去的东西先输进去,到他毕业之后的创作,遇到适当的时候这个解压包会打开,那个时候他会发现有很多东西他是学过了,甚至已经学到了,学会了,只不过还没有遇到一个恰当的机会和一个触媒能把它打开,那么实际上我们能够给他的是这样的一些东西。当然一些比较聪明的孩子,一些比较有天分的孩子可以在四年毕业的时候就能够完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短片作品。但是如果从长远要求来讲,现在的学生在四年一毕业就马上能够非常成熟地去投入到这个行业,我们认为这个要求其实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是以这个方向去要求可能是不现实的。我们可能首先要承担的责任是如何把这个蛋下下来,那么这个蛋是一个非常健康的,那么非常有活力的,至于把它放到社会和产业当中去孵化,它是不是有运气能够得到足够的温度、足够的养分,以及他的肌体中是不是有足够的生命力、耐力让自己孵化出一只雏鹰,能够最后在这个产业中能够搏击、能够成长,那可能是后续的事情。我们也会尽力做,同时也要靠学生自己,也要靠社会和产业来共同来实现。
5、给报告导演系的考生的一些建议
王红卫:第一方面可能是先泼冷水,先提醒,还是我常说的话,你喜欢看电影,你热爱电影,和你准备选择这个作为你安家立命,作为你这一辈子要从事的职业,这一辈子你要选择的生活方式,这是完完全全的两回事,这是其一。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当一个人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时候,当一个小孩可能从年少、从青春的时候,才开始梦想以后有一个什么样理想的方式生活,当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这种梦想式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的时候,一定要清醒考虑,你到底有多强的欲望和多少准备,能把你自己交付给这么一个职业和这么一种生活方式。去学电影、去做电影的学生,有很多可能并不一定是由于说运气不好,老找不到投资,老找不到人去用我去做一个导演或者是什么样,更多的东西可能是他不适合这个行业,或者说他没有做好准备以一个职业的电影人的状态去迎接他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他所想象的,他所能认识到的电影人的生活还是非常小的一个侧面,他认识不到背后的非常艰难和复杂的东西。你18岁不要说你28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实际上还是再一次提醒考生一定要想好,因为这个行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说你学了本科,或者说你学了研究生以后,你向其它行业转非常困难,因为它提供的是在一个非常早的大学阶段,专业方向就已经非常专,就是你已经进行的是一个职业训练,而不是一个基础的本科大学教育的通识教育,它和其它的任何一个大学都有区别,跟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都有区别,所有的艺术院校它会非常非常的专
第二如果说你也做好准备了,还是要考,那么针对应试针对考试环节就是非常真实,非常原原本本把忠于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不要害怕,不要揣摩考官的意思,不要道听途说,你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如果你真是你所认为的学电影的一个材料,同时我们也认可的话,我们会把你招进来,考试的过程中放松,不要背任何的包袱,不要有任何压力,不要因为一些杂念而影响你的发挥,没有什么需要准备的或要记住的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