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名曲介绍 《虚籁》
《虚籁》又名《今夕》或《长夜吟》,刘天华作于1929年2月,虚籁即无声。
1928年,正值上海国立音专成立,中国音乐教育有起色之际,当时北京音乐界申请教育部在北京也成立音乐学院。刘天华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苦苦思索,于是创作了此曲,曲调静中带动,表达了对发展中国音乐教育矢志不渝的信念,同时又表露了对这次申请能否成功的疑问。
乐曲初起沉缓,后转明朗,表达了作者对振兴国乐的期望和对当时音乐局势的疑问,抒发了作者胸中的浩然正气,意境深远。
乐曲借鉴了古琴上的绰、注等手法,并大量运用了左手的“拢、捻”技巧,包括吟、打、带、泛音等。开始的引子,运用滑品和连续的打、带音,着力模仿古琴的奏法,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然后的主题是一个短小及反拍上起的音型,然后作各种变奏构成全曲。
整首乐曲具有琵琶文曲的特点,从其曲名看,“虚”即为无,“籁”即声音。看来作者是要着重表现那种“此曲只应天上有”的飘逸情感,其表情坦然、超脱而富于情致。然而,透过音乐的表层,可以发现在万籁无声的深夜,“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的思绪万千,心潮起伏,对民族音乐的振兴充满了信心,一曲天籁之声在心中流露,于是挥就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