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生歌唱发声的要领
歌唱发声的关键与基础,在于良好的呼吸,首先呼吸方法要正确(胸腹联合呼吸法),要求吸气深而自然,气息的运用(呼气)要通过胸腹肌肉联合控制,控制力量要适当而稳定,使声音充分获得气息的支持。
歌唱发声时要做好准备,使声门闭合,然后用气息压力冲开声门,发出声音,但气息的冲击力量不可过猛以免损伤声带;
歌唱发声时要打开喉咙(声音通道),注意喉头稳定(避免上下移动)。面部、下颌及舌要自然松弛,不可僵硬。
初中生练习声乐歌唱时发声时音量要适度,强度适中。通过有节制地均匀用气,使声音自然、松弛,匀净而稳定;歌唱发声的训练步骤,首先应从中声区(自然声区)开始,以取得丰满、圆润而自如的发声基础,然后再渐次向上、向下扩展音域。扩展音域不可急于求成,要注意声区的融合统一。向上(高音)扩展时声音要收拢、集中,使共鸣部位移向头腔,向下扩展时应开放喉咙,并调节共鸣部位,使声区过渡自然、协调统一;
用不同元音练习发声时,下颌及舌的升降前后应适当调整;在引长其声时口形应保持不变。
2.初中生变声期知识
初中生正处于变声期阶段,变声期是指男女少年儿童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因喉头、声带等发声器官迅速生长发育与变化而引起声音(音质音色)明显发生变化的过程。
男女少年儿童开始变声的年龄很不一致,变声期(全过程)的时间长短及明显程度也很不相同。一般说,女孩发育略早,开始变声也早,而过程通常较短,且不明显;男孩变声稍迟,而过程有的很长,多数较明显。
变声的征象,在早期,可见声音不稳定、发声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唱歌费力,音质粗糙等现象;在中期,男孩由于喉头迅速增大、声带增长变厚,声音变得低沉,胸声成分增大,又由于声带水肿、充血,形成声带后端闭合不好,发声难以控制,甚至失声。到后期,由于声带发育基本定型,声带充血现象基本消失,基本接近成人声音。男女声之间音色差别十分明显,男声音调比童声时期约降低了八度。
变声期前后,男女少年声带的增长情况:变声期前男 声带长度一般约为11—12毫米 女 声带长度一般约为11—12毫米 变声中后期 男 声带长度要增至17.5—22毫米 女 声带长度要增至12.5—16毫米
3.初中生变声期的卫生
变声期是少年身体迅速发育成长中的一种必然的生理变化过程和现象。对此,中小学音乐老师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与态度,不应将变声期儿童歌唱发声中不正常现象视为“五音不全”或故意捣乱,而提出不合理的强制性要求。同时要将有关变声期生理知识与卫生知识适时告诉学生,引导和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并注意保护嗓音。
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一般将分别进入变声期。因此,教师在唱歌教学中必须注意采取适当的教材教法。
所选教材应避免结构长大、音域过宽、音量与力度过强的歌曲;
对明显处于变声期的学生应提出不同要求,并给予适当照顾;
多采取轻声歌唱的方法并严格掌握定音(调);
连续唱歌时间不可太长,要有间歇;
可采取听(讲述乐理知识、音乐常识、欣赏歌曲等)唱相间进行的方法;
严重失声的学生应允许随堂休息。
教育学生在变声期间注意生活卫生,积极锻炼身体,加强营养,保证睡眠时间,饮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遇有急性喉炎或伤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发炎)及女孩月经期间,应及时告诉教师并注意休息,平时避免大声喊叫或长时间高声谈笑与唱歌,避免损伤声带,造成“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