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不发声,张开大嘴缓慢地深吸气,在吸气时注意体会喉结随深呼吸下沉、下降的活动感觉。在心理意识上有了明确的“喉结向下沉”的感觉之后,便可以用手指摸着喉结,一下接一下地把喉结吸下来。这种辅助性下降喉结的“吸喉”功能锻炼,可以增强环甲肌收缩、拉低喉结的力量。经常锻炼,便成了一种习惯动作。
②、在歌唱发声时,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来唱,是稳定喉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随着音高上升,“吸着唱”的感觉加强时喉位自然下降。这种主动“吸着唱”被动降喉结的歌唱方法,可以避免强制性生理上的力量。
③、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当旋律音高上行时,歌唱者可以在心理的想象中,感觉喉结随着气息一道往下沉。但是喉结下沉是在松弛的状态中进行的:只有下沉喉结的动作而没有下沉喉结的力量,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喉结下沉与音高上行在感觉上呈反向运动,对于演唱高音的作用极大。
④、歌唱者在歌唱发声时,喉结不能跟着音高的变化乱动,应该有一种相对稳定的感觉。这种稳定的感觉,是在“吸着唱”的感觉中建立起来的。有了“吸着唱”的感觉便使气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喉结周围也容易把多余的劲儿“抖落开”。当真正体验到喉结稳定的时候就不会感到还有喉的存在。
稳定喉结在声乐界大致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喉结应该绝对稳定”,一种意见认为“喉结是相对稳定的”。实践证明,后一种意见是正确的。喉结这个发音器官本身可以上、下移动,如果把它僵死地、一动不动地固定在某个位置上,不仅破坏了声音的灵活性,同时,也影响到语言自然、准确的表达。实际上,喉结稳定在低喉位置时并不是一动不动的,高音区的喉位就比中声区的喉位略有降低,从而增加了声带的张力,给唱好高音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