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窍门和歌唱的咬字
一、歌唱就是绝对的兴奋、相对的放松和积极地控制的过程。
1、歌唱者的整个身体、感情乃至灵魂都要绝对的兴奋,如喉咙、口咽、鼻咽、唇齿、牙关、下巴等都要稳定地充分打开,一旦发声后,这些部位不能向内用力,而应做到向外有控制地、柔和地扩张,特别是上腭和下腭要分开,下巴微向胸前贴,上腭要抬起向前,感觉要把声音努力地送到最远方。2、歌唱的呼吸要积极有度(既不松垮,又不僵硬)地控制,要用有控制的柔和的气息支持歌唱;吸气不可太满,一般八成就足够了,歌唱发声时的呼气状态应是将腰带柔和地向外牵住的感觉,而不是象我们的有些声乐老师常讲的,用上十足的腰部力量,把腰带涨得满满的,硬硬的,更不是瘪着肚子往里挤、憋气息。用气是只能用到六成,不可用完甚至用得憋气。所以一定要锻炼合唱队员兴奋积极、柔和舒展、均匀自然的控制气息的能力。那么,身体的其它部位在绝对兴奋的前提下,则要相对的松弛,让歌声高位自然地随心灵流淌。
二、歌唱的咬字问题:所有元音(a、e、i、o、u及复合元音)应该是在咽管的上部—头腔高位形成的,在喉咙和咽部积极打开(而不是撑大)的前提下,将字通过上腭高位向前送出去的。特别记住,发声咬字时,如果撑大了喉咙,就会把字拽到喉咙里,产生喉音;如果不能把声音通过高位送出去,声音就会发闷,失去光泽;如果咬字部位偏低,咬在了口咽或喉咽,就会出现喉咙挤卡现象;如果咬字没有在咽管内形成,就说明喉咙和咽管没有充分打开,声音就会发直,出现白声,所以说,咬字一定要在咽管的上部—头腔高位形成,在喉咙和咽部充分打开(而不是撑大)的前提下,将字通过上腭高位,从面罩两眉间清晰地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