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课程简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一门必修的主干专业课,授课对象主要是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面向中国音乐学院各专业的本科学生以及研究生。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2学时/周/1学期,本课程的学分为2学分。
二、课程价值
本课程涉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概念体系。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首先要准确了解这些概念的涵义。如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智力、气质和性格等。科学概念和日常生活概念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这些概念,往往不够准确、零乱而没有系统,有时甚至出现错误。我们学习心理学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掌握心理学的科学概念,并使日常生活概念上升到科学概念的水平,从而对人类的心理生活有确切和深刻的了解。教师和未来的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就是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方法,才能成为称职的教育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与评价者。
三、课程目的
(一)总体目的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并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教育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进行预测和控制,有效地提高教育活动的效率。心理学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设计、宣传、管理和心理健康保健中,都需要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
(二)具体目标
本课程本着“客观性、发展性、因果性”的目标原则,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
1、明确本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
2、掌握本学科各基本范畴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上相关的人物及其研究的对象、思想、方法和结论,构想进一步探究的可能性。
3、使用本学科的方法,设计和实施自选或教师建议的研究项目。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研究和学习的兴趣以及具有个性的研究设计思想。
5、了解主要的教育哲学、美学、心理学观点,在理解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看法,并运用前人和自己的观点解释音乐教育实践中实际问题。
6、了解主要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音乐教育实践中的相应问题。
7、了解课程的分类、要素和过程,解释音乐教育实践中的课程和教学课题。
8、理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工具,了解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国际的评价新概念和方法。
9、理解研究型教师的含义,以及音乐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课题。尝试使用本学科的方法,设计和实施自选或教师建议的研究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研究和学习的兴趣以及具有个性的研究设计思想。
10、了解音乐教师教育在国内国际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在自己的发展规划中运用这些知识。
四、课程内容
(一)内容选择原则
1、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的定位,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原则为:
(1)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主观性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上和原理的解释与运用上。客观性体现在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上。
(2)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随社会历史的进步而发展,对心理学理论要注重其的时代意义。
(3)全面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本课程的内容不仅关注心理活动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也注重其协调统一性特征。
(4)实用性与有效性相接合的原则:课程内容的选择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进行,解决教育领域和其他领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进度
1、课程内容
(1)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2)心理的实质。
(3)感觉
(4)知觉
(5)注意
(6)记忆
(7)想象
(8)思维
(9)情绪和情感
(10)意志
(11)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12)能力
(13)气质
(14)性格
2、教学进度与要求(参见下表)
表1.教学内容与活动要求参考进度
次序
|
内容
|
重点
|
课外/课内要求
|
1
|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
|
主要流派的观点
|
阅读第1章/项目
|
2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
|
阅读第1章/项目
|
3
|
心理的实质
|
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2章/项目
|
4
|
感觉
|
感觉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3章/项目
|
5
|
知觉
|
知觉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4章/项目
|
6
|
注意
|
注意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5章/项目
|
7
|
记忆
|
记忆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6章/项目
|
8
|
想象
|
想象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7章/项目
|
9
|
思维
|
思维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8章/项目
|
10
|
情绪和情感
|
情绪和情感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9章/项目
|
11
|
意志
|
意志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10章/项目
|
12
|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11章/项目
|
13
|
能力
|
能力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12章/项目
|
14
|
气质
|
气质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13章/项目
|
15
|
性格
|
性格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14章/项目
|
16
|
总结复习
|
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1-8章/项目
|
17
|
总结复习
|
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
阅读第9-15章/项目
|
18
|
考核
|
|
考核
|
五、课程实施
(一)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学时为36学时
(二)教/学方式
1、教师课堂讲授
2、学生课外自读
3、课堂讨论
(三)主要教学材料
1、主要教科书
--12所重点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四)教学条件
1、教师条件
本课程要求对心理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积累的教师承担主讲。
2、设备条件
本课程需要使用计算机、投影、声像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课程评价
(一) 评价原则
本课程的评价原则紧扣课程设立的学习目标,重在考察学生在阅读、讨论和理解的基础上,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是否能够解决心理学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二)本课程的评价性质重在过程评价,而不仅是卷面的终结性评价。评价紧扣课程设立的学习目标,重在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进行主动地学习,积极参与讨论。
(三)评价标准
1、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范畴、基本观点的掌握和理解。
2、学生在笔试考核中体现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3、学生在理解问题中体现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四)评价比例
1、课堂出勤(必须)
2、试卷考核(70%)
3、论文(30%)
B. 内容详述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14个单元,用15次课(每次2学时)实施。
第一章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教学要点: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考核要求:
了解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联系自己的经验说明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 对于心理实质的两种观点
第二节: 心理是人脑的技能
第三节: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考核要求:
了解心理学的实质和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研究
第三章 感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感觉的分类
第三节:感受性及其变化
考核要求:
了解感觉的概念、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等,结合实际了解感觉规律在实践的应用。
第四章 知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知觉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第四节 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
考核要求:
了解知觉的概念、知觉的基本特征,结合实际了解知觉规律在实践的应用。
第五章 注意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
第三节:注意的品质
考核要求:
了解注意的概念、种类、功能和品质,联系实际了解注意规律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应用。
第六章 记忆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识记
第三节 :保持和遗忘
第四节:再认和回忆
考核要求:
了解记忆在人类生活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记忆过程的规律,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第七章 想象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三节:无意想象、睡眠和梦
考核要求:
了解想象的概念,想象在人类生活的意义与作用,联系自己的经验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八章 思维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思维过程
第三节:概念的形成和掌握
第四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五节:创造性思维
考核要求:
重点掌握思维的概念、基本特征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联系自己的经验说明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九章 情绪和情感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心境、激情和应激
第三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考核要求:
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实质,它和认识的关系以及在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十章 意志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意志行动的分析
第三节 :意志品质和培养
考核要求:
了解意志的基本概念,联系自己的经验说明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十一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需要
第三节:动机
考核要求:
了解个性、需要、动机的基本概念,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第十二章 能力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能力结构的理论
第三节:能力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