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华沙起义后到流亡到巴黎的这一时期,肖邦把对祖国沦亡的极度悲痛、对侵略者的极度憎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部倾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音乐成为表现其爱国主义情感的核心。《降b小调奏鸣曲》完成于1839年,在肖邦的三部奏鸣曲中是演奏频率最高、流传最广的一首,因其第三乐章为慢板的《葬礼进行曲》,也被称为《葬礼奏鸣曲》。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
主部主题刚毅果断,类似进行曲的步调。但随后连接部的几个旋律却显得忧郁而慌乱,叉似孤苦无告的表白。但很快高贵的副部主题在低声部琶音的烘托下如歌陈述,引接出一系列绵长的抒情乐句,情绪逐渐激动又复归宁静。展开部前段植根于主部音调,显得阴暗、不详。后段以副部素材构成,气质较为明朗。在再现部中,抒情的第二主题移到乐器的中音区。尾声颇为简短,喜悦的情绪随力度的提升急速增长,最后以几个宏亮、凯旋式的和弦结束。
第二乐章:谐谑曲、极快板
头尾两段灵动跳跃,如蝴蝶翻飞。中段旋律安祥宽广,和声带圣咏风格,低沉的八度掠过一丝不安。
第三乐章:广板
主题是崇高、纯洁、静穆、庄严的化身,它先由铿锵果断的附点节奏音型带出,正式陈述时则转为柔和。中段是田园曲风,低音部凝重、沉稳,高音区由如同涟漪四散的三连音织体娓娓轻诉,暗藏的旋律在织体间乍隐乍现,若有若无。尼克斯评价这一乐段—“令人想起在梦中某处,忽然醒觉,有作者自己恍惚的容貌,与其说这是作曲,不如说它是幻想”。
第四乐章:急板
华丽且充满激情。开始的双手八度大跳音程雄伟挺拔,然后马上转为托卡塔式的律动节奏,中间插入军号式的明亮乐句和优雅晶莹的快速音群。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后,情绪逐渐抵达高潮。结尾部份的渲泄直如江河奔泻,全曲辉煌完满收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