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存,1904年7月29日出生于河北阳原县。笛子演奏家,北派竹笛艺术的领军人物。
冯子存从小受到家乡民族音乐的熏陶,13岁开始参加了民间音乐演奏活动,当时他主要演奏笛子和板胡。
1921年,他走西口到包头谋生,他白天干活,晚上向“二人台”艺人学习小戏音乐。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冯先生独特的笛子演奏风格,饱满坚实的气息,高亢明快的音色,丰富多变的唇、舌、指、气法,浓烈炽热的地方风味和朴实严谨的艺术作风,这些都是他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根本。
1953年,冯子存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他以高超的笛艺轰动了首都的文艺界,并应邀进入中央歌舞团任独奏员,开始了专业文艺生涯。
1958年后,他曾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去芬兰、瑞典及港澳地区演出。通过长期的演出实践,冯子存在“二人台”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总结和发展了北方笛子的演奏技法,他的演奏高亢、嘹亮,具有典型的北方梆笛特色。
1964年,他被调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培养了刘森、马宝山、曾永清、陆金山、杨明、郭鸿五、王湘等一大批笛子演奏家和演奏员,并把北派笛子传播到全国各地。
冯子存的笛子多重于内容的表达,而技巧是为乐曲内容服务的。如《走西口》一曲,表现了在旧社会因生活所迫,一对农村夫妇生离死别,丈夫走口外的故事。演奏充满了哀怨愁离、依依惜别和无限感伤的情绪。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冯子存的创作、演奏,在各种技巧运用和发挥上可以说是笛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不但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朝鲜、越南、瑞典、芬兰及我国的澳门、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与人合作改编的《喜相逢》,不仅成为笛界的名曲,还被改编成钢琴、小提琴、木琴演奏曲目,被世界亚太音理会编入各国音乐教材。
他被行内人士普遍认为是第一个将中国竹笛独奏形式搬上舞台的笛艺家。他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竹笛事业,留下大量的独奏曲目。冯派竹笛艺术风格在全国影响颇大,他成为半个世纪以来竹笛开拓者之一。
他整理改编和创作的大量笛子曲,富有民间器乐的特点和强烈的泥土气息,出版有《冯子存笛子曲选》。冯子存先生为竹笛奉献一生的高尚精神和品德久远影响、激励着人们。他勤劳一生,为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中国音乐界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