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唱片近年来已走入寻常百姓家,细心的消费者注意到,它的直径是120毫米,厚度是1.2毫米,一面印有唱片的种种标记,而另一方则是银光闪闪(有时是金光闪闪)的似乎是镜子的光滑面。从技术上讲,这一金属膜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聚碳酸脂保护面,而所谓金属膜其实是一个轨迹线为螺旋的连续不断的长度变化的小坑,上面蒸镀了铝金属或别的金属薄膜。螺旋线轨迹的始点在盘面里缘,终点在外缘,小坑的长度、宽度及间隔均是微米数量级,以致在视觉上形成了似乎是连续成一片的镜面。激光唱机的激光束在检取信号时,激光从激光头发出,打在CD唱片的金属反光薄膜上,然后反射到激光头,激光光速的光路不应有阻挡物或别的什么异常。与CD所记录的图象加声频信号的数字压缩信号不一样,CD唱片上记录的是一种数字编码方式(PCM)的立体声声频信号,最大的记录时间是74分钟。
消费者可注意到许多CD唱片,特别是五大唱片公司(德国的DG公司、英国的EMI、DECCA公司、美国的RCA公司、菲利浦公司)所出版的CD唱片的封套上往往有一些英文字符的标记。其中--长方形小框中,有AAD、ADD和DDD的不同注法。这些字符表示了唱片从录音到制作的技术特征。A代表英文“模拟”(Analogy),D代表英文“数字”(Digit)。上述三个字符分别表示录音阶段、混合和编辑阶段以及原版片制作阶段。 AAD表示:模拟磁带录音机用于录间阶段以及第二阶段--混合和编辑,数字磁带录音机用于原版片制作阶段。依次类推,DDD表示:数字磁带录音机用于上述三个阶段,而ADD表示:模拟磁带录音机用于录音阶段,而数字磁带录音机用于下续的两个阶段。
CD唱片的历史不过二十多年,而录音技术从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变革及相关设备的进展实在是非常有趣味的故事。录音的实质就是如何把声音信号“捕捉”下来并储存在诸如唱片、磁带等各种合适的媒介物上。CD唱片的录制将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声音信号由传声器转换成声频电信号,接着由调音台放大和处理,再输入到双声道磁带录音机或多声道录音机,并得到双声道磁带或多声道磁带,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特点是用调音台及混响器、延迟器、激励器等声音信号处理设备对磁带上的信号进行后期处理,混合编辑后,再输入到磁带录音机上制成立体声磁带,这就录音棚所制作来的成品对唱片工厂来说,就是母带。第三阶段,就是唱片工厂如何制作原版片了。
九十年代以来各大唱片公司之间不仅在录音技巧上相互争奇斗艳,而且在所采用的设备和技术上不断更新。传统上所采用的模拟设备不断地为数字化设备所代替,4D录音、20比特乃至24比特录音、高清晰度录音(High Definition)、原声象比特处理(Original--Image Bit--Processing)等字样不断地出现在CD唱片的封套上,更有关于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音质修复及降低噪音等功能的技术为人们津津乐道。
熟悉唱片的人们早就知道录音技术的重要。从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以来,录音技术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八十年代以来,声频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相关的录音设备不仅有传统的设备(人们在习惯上称之谓模拟设备),而且出现了许多数字化设备,前者用英文“模拟”(Analo-gy)的第一个字母A代表之,后者用英文“数字”(Digit)的第一个字母D代表之。这样,在CD唱片的封套上,因在唱片的录制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同类型的设备而印刷上“AAD”、“ADD”和“DDD”这样一些标记。
声音信号经过传声器转变成音频电信号,接着由调音台放大和处理后,输入到立体声磁带录音机或多轨录音机,得到了立体声磁带或多声道磁带,然后再用调音台等设备对磁带上的信号进行后期处理,“混缩”(mixdown)成立体声磁带,这种录音棚所制作出来的产品对唱片工厂来说,就是母带,可用来翻制成CD唱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