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曲和即兴曲,原来都是即兴创作的乐曲。所谓即兴创作,就是不预先把谱子写出来,而是在乐器上一面创作一面演奏。在十九世纪以后,即兴创作已不流行,不管幻想曲也好,即兴曲也好,都是把谱子先写出来再演奏的了,但在格调上还是带有一些即兴创作的特点。
幻想曲和即兴曲不一样,即兴曲是有明确的形式的,幻想曲则根据作曲家的想象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例如德国作曲家巴赫的《半音阶幻想曲》,就是这一类型作品中杰出的范例。这个曲子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一些音阶式的走句和和声音型不断地模进和转调,纵横驰骋,即兴发挥;第二部分是悲壮的宣叙调,节奏一张一弛,显得热情奔放;作为两部分之间的过渡的,是一系列琶音和弦和上下奔驰的走句。这首幻想曲的形式极为自由,充分显示了才思横溢的即兴风格,它的丰富的和声语言,也是开风气之先的,其中包含许多变化半音和半音阶进行,所以称为“半音阶幻想曲”。
早期的幻想曲象前奏曲一样,常常放在赋格曲、组曲、奏鸣曲等乐曲的前面,作为这些乐曲的开始曲。巴赫的《半音阶幻想曲》就是一首赋格曲前面的开始曲,总的曲名是《半音阶幻想曲和赋格》。又如莫扎特的《c小调幻想曲》就是把幻想曲和另一种形式严谨的乐曲即奏鸣曲结合在一起的作品。这首幻想曲包含五个不同速度的段落,第一个段落是缓慢的柔板,包含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用模进的手法,把一个宣叙调一般的乐思铺展开来。这个乐思悲壮肃穆,表现出思虑重重的形象;第二个主题淳朴明朗,象一首歌,采用歌曲常用的二段式。第二个段落是快板,也由两个对比的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是热情激动的,表现出紧张的情绪;第二个主题则从容不迫,充满抒情的气息。第三个段落是小行板,包含一个优雅动人、诗意盎然的主题,也象第一个段落中的抒情主题一样,采用二段式的结构。第四个段落又是快板,表现一种奔放活跃的情绪。最后在第五个段落中回到第一个段落的第一个主题。五个段落一个一个不断地转换,表现变幻不定的心情和意境,象一首浮想联翩的诗。
十九世纪以后的幻想曲,大多是独立的作品,不再放在赋格、组曲、奏鸣曲等作品的前面作为开始曲了。而且近代的幻想曲有了一种新的含义:常常是指自由发挥现成主题的作品。如波兰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小提琴和乐队幻想曲《莫斯科回忆》就是采用俄罗斯歌曲作家瓦尔拉莫夫的两首歌曲作为主题的。既表现了诗的意境,又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第一首歌曲是《红衣裳》,原来的歌词是少女和母亲的对话。少女唱道:
好妈妈呀,不要为我缝制红衣裳,
你呀真是白操心计,为我办嫁妆。
做姑娘的自由生活,快乐又逍遥,
匆匆忙忙嫁个丈夫,日后会懊恼。
母亲唱道:
我亲爱的女儿哟,我的小姑娘,
当我年青时候。我也这样想。
怎能永远做小鸟,天天去歌唱?
怎能天天做蝴蝶,花间去飞翔?
第二首歌曲《跨上马鞍》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歌曲,原来的歌词是:“跨上马鞍,骑着快马,向前飞奔,象一头雄鹰。离开乡土,摆脱痛苦,奔向纯洁的地方,去会见黑头发的人。”这首幻想曲是从壮丽的引子开始的。引子取材于《红衣裳》开头的曲调,独奏小提琴奏出绚丽多彩的华彩段。所谓华彩段,是节奏自由、突出华丽的演奏技巧的装饰性段落。引子以后出现了《红衣裳》的主题和它的变奏;然后是《跨上马鞍》的主题和它的两个变奏。主题比较朴素,基本上保持着歌曲的原形。变奏时运用了华丽的演奏技巧。《红衣裳》的变奏部分和《跨上马鞍》的第二变奏,独奏小提琴用泛音奏出曲调来。所谓泛音,就是用左手轻轻按在琴弦的适当部位,让琴弦分段震动,发出清澈透明、象长笛一般的声音来。
德国作曲家瓦克斯曼编曲的《卡门幻想曲》,是采用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的音乐作为主题,写成的小提琴独奏曲。歌剧《卡门》取材于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卡门是一个放荡泼辣、向往着自由无羁的生活的吉卜赛姑娘,她诱惑下级军官唐·霍赛,使他堕入情网,跟着自己参加了走私贩子集团。但卡门同时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尔尧。唐·霍赛在极度愤怒中杀死了卡门。《卡门幻想曲》根据歌剧《卡门》的六段音乐,发展演化而成:第一段音乐是第四幕群众欢呼斗牛土上场的音乐;第二段音乐是第一幕卡门演唱的《哈巴涅拉》舞蹈歌曲;第三段音乐是第三、第四幕之间的幕间曲《阿拉贡舞曲》,这是西班牙东部一种活跃的三拍手舞曲;第四段音乐是第一幕卡门把一朵鲜花仍给后·霍赛时描写爱情的音乐;第五段音乐是第一幕卡门对唐·霍赛唱的舞蹈歌曲《塞季笛尔雅》,这是一种快速、热情、载歌载舞的三拍子西班牙舞曲;第六段音乐是第二幕开头的吉卜赛舞曲,这是一群吉卜赛姑娘弹着吉他跳的舞,卡门唱着热情洋溢的歌。《卡门幻想曲》的编曲者把以上各种音乐素材分别加工发展,并有机地结合起来,写成一首由独奏小提琴和乐队演奏的幻想曲。在变化发展各个主题时,充分发挥了独奏小提琴各种华丽的演奏技巧。小提琴家萨特、钢琴家布松尼等,都曾以歌剧音乐为主题,写过《卡门幻想曲》。瓦克斯曼编曲的《卡门幻想曲》,是其中流传较为广泛的一首。
以上所讲的是幻想曲,下面再谈谈即兴曲。即兴曲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之初。是一种音乐格调具有即兴创作性质的乐曲,但并不是真正即兴创作出来的作品。在形式上,即兴曲并不象幻想曲那样自由,常常采用变奏曲、三段式、复三段式等规范化的形式。舒柏特写过八首钢琴即兴曲,大都采用复三段式的形式;但音乐挥洒自如,并不受形式的束缚,好象是水到渠成,自然地流注出来的。如他的《降A大调即兴曲》分三大段:第一大段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象一首真挚纯朴的歌曲。其中又分三个小段:第一小段中从容不迫的歌唱性旋律,在第二小段中变为强劲有力的和弦进行,好象昂奋热情的语言,第三小段回复了第一小段亲切如歌的主题。第二大段从头至尾贯穿着三连音节奏的分散和弦,有如溪水潺潺,川流不息。其中也分三个小段,也象第一大段一样,两头比较平静,中间向高潮发展。最后,第三大段是第一大段的再现。
肖邦有一首《幻想即兴曲》,它的曲名,意味着这个曲子既有幻想曲的特点,又有即兴曲的性质。这首钢琴曲也分三段,在第一段中,上下奔腾的快速旋律,表现出奔放激动的情绪;中段气息宽广的歌唱性主题,妩媚动人,充满柔情;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但速度更快,热情更加高涨。当音乐从高潮上平静下来时,中段的抒情歌唱性旋律的第一个乐句,又在低音部出现,但这已经是“尾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