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在数千年华夏文明的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韵昧给人一种悠远苍凉的感觉,最为牵动人心,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历代民间艺人,宫庭乐手和文人雅士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创造了深浸着华夏文明特色的箫文化。据记载箫起源于汉代西羌的“羌笛”。相传最初的箫只有三、四个音孔,汉代京房时期(公元前77---前37年间)加成五孔,直到魏朝(公元220-295年间)才有了六音孔的箫。
唐、宋时期,人们将“横吹”的古笛称为笛,将“竖吹”的古笛称为箫,或称洞箫,唐代诗人李白在《宫中行乐辞》中把箫比做“凤”---“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故又有凤箫之称。
晋、恒伊用笛(即箫)所奏的古曲《梅花三弄》,一直传为历史的佳话。
箫是中国古老的吹管乐器。上古时期,称为排箫。
古代的排箫以参差不齐的多个小竹管依其长短顺序并排固定,并用木框镶起来。排箫一管发一音,音高依竹管长短及在管内灌蜡堵管的深浅不同而定。演奏姿势有如口琴,但吹口不含入口中,口形有如吹笛。排箫在历史上除单独演奏外,多用于声乐伴奏和器乐合奏,目前民间中已很少见到使用。
竖吹的五孔箫在汉代已经出现,但当时不叫箫而叫笛,直至唐、宋以后才改称为箫。唐代出现的“尺八”,亦属于箫类。
箫又称洞筲,它与排箫的区别主要在于箫的管身为一,一管多音孔。箫以竹制管身,一端以竹节闭口,另一端开口。吹口开在闭口端竹节侧,有六个按音孔(前五后一)。
箫的音域为两个八度加一音,音色深幽柔雅,善于演奏抒情性的乐曲。目前民间器乐合奏亦广泛应用,是雅俗共赏的一件古老乐器。
福建南音所用洞筲(南尺八),它保留了晋、唐六孔尺八的优点,同时吸收了宋代尺八 的构造,造形独特。发音浑厚恬美,音域较宽,演奏技巧比较复杂。